基于混淆的可搜索加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密码学的体制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混淆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可搜索加密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重加密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2-36页 |
2.1 基础知识 | 第22-25页 |
2.1.1 代数基础 | 第22页 |
2.1.2 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1.3 电路概念 | 第24页 |
2.1.4 虚拟黑盒混淆 | 第24-25页 |
2.1.5 Diffie-Hellma困难问题 | 第25页 |
2.2 可搜索加密 | 第25-29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2.2.2 安全模型 | 第27页 |
2.2.3 基于不可区分混淆的对称可搜索加密 | 第27-29页 |
2.3 重加密 | 第29-35页 |
2.3.1 代理重加密 | 第29-30页 |
2.3.2 条件代理重加密 | 第30-33页 |
2.3.3 重加密混淆器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不可区分混淆的可搜索加密 | 第36-44页 |
3.1 不可区分混淆 | 第36-38页 |
3.1.1 单密钥次线性的功能加密算法 | 第36-37页 |
3.1.2 构造不可区分混淆程序i(46) | 第37-38页 |
3.2 不可区分混淆的一些应用 | 第38-40页 |
3.2.1 对称密码方案转换成非对称密码方案 | 第38-39页 |
3.2.2 短签名方案 | 第39-40页 |
3.2.3 密钥生成方案 | 第40页 |
3.3 基于不可区分混淆的公钥可搜索加密 | 第40-43页 |
3.3.1 方案概况 | 第40-41页 |
3.3.2 方案构造 | 第41-42页 |
3.3.3 安全性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带有关键字搜索的重加密的混淆器 | 第44-56页 |
4.1 方案概况 | 第44-45页 |
4.2 方案构造 | 第45-48页 |
4.2.1 初始化算法 | 第45页 |
4.2.2 加密算法 | 第45-46页 |
4.2.3 带关键字搜索的重加密方案 | 第46页 |
4.2.4 带关键字搜索的重加密的混淆器 | 第46-48页 |
4.3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第48-53页 |
4.4 方案的正确性和效率分析 | 第53-55页 |
4.4.1 方案的正确性 | 第53-54页 |
4.4.2 方案的效率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