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阳离子交换树脂概述 | 第14-15页 |
1.4 聚乙烯亚胺概述 | 第15-16页 |
1.4.1 聚乙烯亚胺的结构 | 第15页 |
1.4.2 聚乙烯亚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多巴胺概述 | 第16-17页 |
1.5.1 多巴胺的结构及聚合机理 | 第16-17页 |
1.5.2 多巴胺表面改性机理 | 第1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6.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聚多巴胺微球的制备及对Pb(II)吸附特性研究 | 第19-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2 聚多巴胺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吸附条件及动态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2 水样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2.4.1 聚多巴胺微球表征分析 | 第23-26页 |
2.4.2 溶液pH对Pb(II)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3 Pb(II)竞争吸附 | 第27-28页 |
2.4.4 Pb(II)吸附动力学 | 第28-29页 |
2.4.5 Pb(II)等温吸附 | 第29-31页 |
2.4.6 吸附机理研究 | 第31-32页 |
2.4.7 Pb(II)动态模拟吸附及脱附再生性能研究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聚多巴胺微球对Cr(VI)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34-4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1.1 溶液pH影响实验 | 第34页 |
3.1.2 动力学实验 | 第34页 |
3.1.3 等温吸附实验 | 第34-35页 |
3.1.4 竞争吸附实验 | 第35页 |
3.1.5 动态模拟吸附实验 | 第35页 |
3.1.6 水样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3.2.1 Cr(VI)吸附溶液pH对吸附效率影响 | 第35-36页 |
3.2.2 Cr(VI) 等温吸附 | 第36-37页 |
3.2.3 Cr(VI) 竞争吸附 | 第37-39页 |
3.2.4 Cr(VI)吸附动力学 | 第39-40页 |
3.2.5 吸附机理研究 | 第40-41页 |
3.2.6 Cr(VI) 动态模拟吸附及脱附再生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多巴胺平台的聚乙烯亚胺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Pb(II)吸附特性研究 | 第43-52页 |
4.1 基于多巴胺平台的聚乙烯亚胺改性树脂制备方法 | 第43页 |
4.2 聚乙烯亚胺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表征 | 第43-4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4.4.1 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 | 第45-46页 |
4.4.2 吸附动力学 | 第46-47页 |
4.4.3 竞争吸附影响 | 第47-48页 |
4.4.4 等温吸附 | 第48-49页 |
4.4.5 吸附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4.4.6 模拟柱吸附及脱附再生性能研究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