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1.1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光伏并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1-12页
    1.3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研究概述第12-20页
        1.3.1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拓扑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2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控制策略第17-18页
        1.3.3 Z源逆变器第18-20页
    1.4 采用T型滤波器并网逆变器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逆变器控制系统供电电源抗干扰研究现状第22-24页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第二章 单相Z源逆变器建模及其分析第32-53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单相Z源逆变器电路拓扑第33-40页
        2.2.1 Z源逆变器电路拓扑及简单SPWM调制方式第33-34页
        2.2.2 Z源逆变器工作原理第34-37页
        2.2.3 最佳直通矢量选取范围第37-38页
        2.2.4 Z源逆变器工作模式分析第38-40页
    2.3 Z源逆变器的小信号模型第40-43页
        2.3.1 Z源逆变器的平均状态模型第40-42页
        2.3.2 小信号线性动态模型第42-43页
    2.4 基于动态相量法的大信号动态模型第43-48页
        2.4.1 动态相量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第43-46页
        2.4.2 基于动态相量法的Z源逆变器大信号模型第46-48页
    2.5 模型仿真研究第48-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三章 基于Z源逆变器的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第53-83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Z源并网逆变器主电路参数设计第54-59页
        3.2.1 Z源参数对其非最小相位的影响第54-57页
        3.2.2 Z源网络电容设计第57-59页
        3.2.3 Z源网络电感设计第59页
    3.3 新型软件锁相环设计第59-63页
        3.3.1 算法结构第59-60页
        3.3.2 算法原理分析第60-63页
        3.3.3 算法切换标准第63页
    3.4 基于固定开关频率滑模控制的Z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第63-70页
        3.4.1 滑模控制简介第63-64页
        3.4.2 滑模控制器设计第64-68页
        3.4.3 系统分析第68-70页
    3.5 仿真与实验第70-78页
        3.5.1 软件锁相环的仿真与实验研究第70-73页
        3.5.2 Z源逆变器并网仿真与实验分析第73-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四章 采用T型滤波器提高并网电流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第83-109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系统模型分析与滤波器设计第84-92页
        4.2.1 系统状态平均模型第84-85页
        4.2.2 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分析第85-90页
        4.2.3 T型滤波器设计第90-92页
    4.3 无源理论基础第92-95页
        4.3.1 系统无源性基本概念第92-93页
        4.3.2 无源系统的闭环稳定性第93-94页
        4.3.3 阻尼注入与系统能量平衡第94页
        4.3.4 Euler-Lagrange(EL)方程第94-95页
    4.4 基于IDA-PBC的控制策略研究第95-99页
        4.4.1 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第96-97页
        4.4.2 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PCHD)系统第97-98页
        4.4.3 IDA-PBC基本原理第98-99页
    4.5 基于IDA-PBC的无源控制器设计第99-102页
    4.6 仿真与实验第102-106页
        4.6.1 仿真研究第102-104页
        4.6.2 实验验证第104-106页
    4.7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五章 光伏逆变器控制系统供电抗传导干扰变压器的研究第109-126页
    5.1 引言第109页
    5.2 IFT的基本结构第109-110页
    5.3 IFT对差模干扰的抑制第110-121页
        5.3.1 IFT抗差模干扰等效电路模型的研究第110-114页
        5.3.2 IFT抗差模干扰的优化设计第114-116页
        5.3.3 仿真与实验第116-120页
        5.3.4 分析与讨论第120-121页
    5.4 IFT对共模干扰的研究第121-124页
        5.4.1 IFT抗共模干扰的研究第121页
        5.4.2 实验研究第121-124页
        5.4.3 分析与讨论第124页
    5.5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6页
第六章 总结第126-129页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126-127页
    6.2 对后续工作的思考与展望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工作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舰船水下爆炸数值仿真及抗爆结构研究
下一篇:生态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氮循环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