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引言——从“申花事变”看当前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5-7页 |
一、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分析 | 第7-10页 |
二、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 第10-20页 |
(一)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其类型 | 第10-11页 |
1. 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 | 第10页 |
2. 股东大会相对主导型 | 第10-11页 |
3. 共同治理模式 | 第11页 |
(二) 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历史学、经济学及哲学分析 | 第11-15页 |
1. 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 第11-13页 |
2. 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 第13-14页 |
3.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哲学分析 | 第14-15页 |
(三) 有无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模式 | 第15-17页 |
(四)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原则 | 第17-20页 |
1. 解决国有制与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的矛盾是建立健康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 | 第17-18页 |
2. 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宗旨应是保护股东的利益 | 第18-19页 |
3. 公司必须分权制衡 | 第19-20页 |
三、 对《公司法》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法律漏洞之全面评点和立法建议 | 第20-44页 |
(一) 关于股东大会 | 第20-28页 |
1.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份大会的规定存在的法律漏洞 | 第20-25页 |
2. 股东权保护及股东大会完善的核心制度——表决权制度 | 第25-28页 |
(二) 关于董事会 | 第28-38页 |
1. 《公司法》关于董事会的规定存在的法律漏洞及其补救 | 第29-34页 |
2. 关于董事和董事会方面的立法修订之重点 | 第34-38页 |
(三) 关于经理层 | 第38-39页 |
(四) 关于监事会 | 第39-44页 |
1. 《公司法》在监事会部分存在的法律漏洞 | 第40-43页 |
2. 关于监事会制度的立法补救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资料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