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8页 |
1.1 前言 | 第7-14页 |
1.1.1 非负载型脱硫剂 | 第8-9页 |
1.1.2 负载型脱硫剂 | 第9页 |
1.1.3 金属氧化物的选择 | 第9页 |
1.1.4 锰基氧化物脱硫剂 | 第9-11页 |
1.1.5 铈基氧化物脱硫剂 | 第11-12页 |
1.1.6 非硅基介孔材料 | 第12-14页 |
1.2 天然气的研究现状 | 第14-27页 |
1.2.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1.2.2 活性组分的研究 | 第16-20页 |
1.2.3 载体的选择 | 第20-22页 |
1.2.4 助剂的作用 | 第22-25页 |
1.2.5 催化剂的积碳研究 | 第25-27页 |
1.3 立题依据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有序介孔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性能评价 | 第28-41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脱硫剂制备 | 第29-30页 |
2.2.1 SBA-15 硬模板的制备 | 第29页 |
2.2.2 9Mn1CeMOs 的合成 | 第29页 |
2.2.3 9Mn1Ce 混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脱硫剂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1 BET 表征 | 第30页 |
2.3.2 SEM 表征 | 第30页 |
2.3.3 TEM 表征 | 第30-31页 |
2.3.4 XRD 表征 | 第31页 |
2.4 9Mn1CeMOs 以及 9Mn1Ce 混合物脱硫活性测试和再生 | 第31页 |
2.5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2.6 H2S 含量的分析 | 第32-34页 |
2.7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7.1 BET 表征 | 第34-36页 |
2.7.2 SEM, TEM, SAED 表征 | 第36-38页 |
2.7.3 XRD 表征 | 第38-39页 |
2.8 脱硫剂的活性测试 | 第39-41页 |
第三章 镍基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催化 CH4/CO2重整制合成气调查 | 第41-58页 |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页 |
3.2.1 载体的制备 | 第42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页 |
3.3 活性测试 | 第42-44页 |
3.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5页 |
3.4.1 低温氮气吸附表征(BET) | 第44-45页 |
3.4.2 XRD 表征 | 第45页 |
3.4.3 热分析技术(TGA) | 第45页 |
3.4.4 FT-IR 表征 | 第45页 |
3.5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45-51页 |
3.6 催化剂的活性 | 第51-58页 |
3.6.1 不同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3.6.2 不同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6.3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