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一般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2.1 深部工程的概念及其工程特点 | 第12页 |
1.2.2 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点 | 第12-13页 |
1.2.3 影响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对深部开采矿井矿压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概述 | 第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深井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概述 | 第16页 |
1.3.2 国内深井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国外深井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深井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作用机理 | 第18-20页 |
1.4.1 概述 | 第18页 |
1.4.2 U 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 第18页 |
1.4.3 U 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技术作用机理 | 第18页 |
1.4.4 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4.5 锚杆的加固作用 | 第19页 |
1.4.6 锚索加强支护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8页 |
2.1 井田位置、范围 | 第22页 |
2.2 井田地质 | 第22-25页 |
2.2.1 构造地质 | 第22-25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5页 |
2.3 巷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2.3.1 构造地质情况 | 第25-26页 |
2.3.2 地质构造类型 | 第26-27页 |
2.3.3 水文地质情况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原支护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28-38页 |
3.1 巷道原支护情况 | 第28-29页 |
3.2 原支护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 第29-34页 |
3.3 原支护巷道围岩松动范围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3.3.1 岩体松动范围测量意义 | 第34页 |
3.3.2 松动圈的测量方法 | 第34页 |
3.3.3 测线布置 | 第34-35页 |
3.3.4 量测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原支护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第38-52页 |
4.1 有限元理论及软件简介 | 第38-40页 |
4.1.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38页 |
4.1.2 ANSYS 简介 | 第38-40页 |
4.2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模拟分析理论 | 第40-41页 |
4.2.1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模拟分析的主要问题 | 第40页 |
4.2.2 数值计算巷道模型的特点 | 第40页 |
4.2.3 本构模型及力学参数选取 | 第40-41页 |
4.3 无支护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44页 |
4.3.1 数值模拟模型 | 第41-42页 |
4.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4.4 巷道原支护形式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50页 |
4.4.1 数值模拟模型 | 第44-46页 |
4.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4.5 原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 第52-61页 |
5.1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的历史经验教训 | 第52页 |
5.2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原则 | 第52-53页 |
5.3 工程优化原则 | 第53页 |
5.4 成功支护的技术关键与对策 | 第53-54页 |
5.5 支护方案设计 | 第54-57页 |
5.5.1 新支护方式的提出 | 第54-55页 |
5.5.2 支护材料及支护参数 | 第55-57页 |
5.6 新支护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60页 |
5.6.1 数值模拟模型 | 第57-58页 |
5.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工程实践 | 第61-65页 |
6.1 巷道变形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6.1.1 围岩观测技术 | 第61-62页 |
6.1.2 观测结果 | 第62页 |
6.1.3 支护效果分析 | 第62-63页 |
6.2 综合效益分析 | 第63-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