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方法与范围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 | 第12-16页 |
2.1.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涵 | 第12页 |
2.2.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立法现状 | 第12-14页 |
2.2.1.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 第12-13页 |
2.2.2. 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2.3. 小结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韩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 | 第16-23页 |
3.1. 韩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 | 第16-17页 |
3.2. 韩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立法现状 | 第17-21页 |
3.2.1. 刑事诉讼法第309条规定 | 第17-18页 |
3.2.2. 刑事诉讼法第308条第2项规定 | 第18页 |
3.2.3. 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 第18-21页 |
3.3. 小结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中韩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比较 | 第23-40页 |
4.1. 言词证据 | 第23-27页 |
4.1.1. 刑讯逼供 | 第23页 |
4.1.2. 未告知沉默权 | 第23-24页 |
4.1.3. 违反令状主义 | 第24-27页 |
4.2. 书证、物证 | 第27-29页 |
4.2.1. 违反法定程序 | 第27页 |
4.2.2. 违反令状主义 | 第27-29页 |
4.3. 视听证据 | 第29-34页 |
4.3.1. 侵犯隐私权的照取的照片 | 第29-31页 |
4.3.2. 侵犯隐私权录取的录音、录像 | 第31-34页 |
4.4. 鉴定意见及勘验、检查、辨认、搜查实验 | 第34-40页 |
第五章 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的建议 | 第40-47页 |
5.1. 对非法证据种类范围的建议 | 第40-42页 |
5.1.1. 书证、物证 | 第41页 |
5.1.2. 言词证据 | 第41页 |
5.1.3. 鉴定意见及勘验、检查、辨认、搜查实验 | 第41-42页 |
5.1.4.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第42页 |
5.2. 对非法证据收集方式范围的建议 | 第42-47页 |
5.2.1. 修改原因 | 第42-43页 |
5.2.2. 修改建议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A 中韩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比较 | 第52-54页 |
附录B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的法律建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