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粒度效应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第16-34页
    1.1 课题背景第16-19页
        1.1.1 纳米吸附材料第16-17页
        1.1.2 纳米吸附的应用第17-19页
    1.2 纳米吸附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1 纳米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纳米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4页
第二章 纳米吸附的热力学理论第34-42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纳米吸附体系各物质的化学势第34-37页
        2.2.1 纳米吸附材料的化学势第34-35页
        2.2.2 吸附质的化学势第35页
        2.2.3 吸附产物的化学势第35-37页
    2.3 纳米吸附的摩尔吉布斯函数第37页
    2.4 纳米吸附的平衡常数第37-38页
    2.5 纳米吸附的摩尔吸附焓和摩尔吸附熵第38-39页
    2.6 小结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第三章 纳米吸附的动力学理论第42-50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纳米吸附的活化能第42-43页
    3.3 纳米吸附的指前因子第43-45页
    3.4 纳米吸附的速率常数第45页
    3.5 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第四章 不同粒度纳米二氧化钛吸附热力学的量子化学计算第50-82页
    4.1 引言第50-56页
        4.1.1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纳米吸附的现状第50页
        4.1.2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第50-52页
        4.1.3 计算软件及计算方法的选择第52-53页
        4.1.4 Gaussian 中的热力学量第53-56页
    4.2 吸附体系的选择及其模型的构建第56-64页
        4.2.1 计算吸附体系的选择第56页
        4.2.2 TiO_2模型的构建原理第56-57页
        4.2.3 TiO_2模型的构建步骤第57-59页
        4.2.4 吸附模型的构建步骤第59-64页
    4.3 计算细节第64-68页
        4.3.1 计算软件及其版本第64页
        4.3.2 计算机配置第64页
        4.3.3 计算参数设置第64页
        4.3.4 计算步骤第64-65页
        4.3.5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原理第65-68页
    4.4 TiO_2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4.4.1 粒度对球簇的表面能的影响第68-69页
        4.4.2 粒度对球簇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的影响第69-70页
        4.4.3 粒度对球簇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影响第70-71页
        4.4.4 粒度对球簇标准摩尔熵的影响第71-72页
    4.5 TiO_2吸附 Ag~+的热力学性质的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4.5.1 粒度对吸附能的影响第73-74页
        4.5.2 粒度对标准摩尔吸附吉布斯函数的影响第74-75页
        4.5.3 粒度对标准吸附平衡常数的影响第75-76页
        4.5.4 粒度对标准摩尔吸附焓的影响第76-77页
        4.5.5 粒度对标准摩尔吸附熵的影响第77页
    4.6 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第五章 不同粒度纳米 ZnO、TiO_2和 MgO 的制备第82-98页
    5.1 纳米吸附实验体系的选择第82-83页
    5.2 纳米 ZnO、TiO_2和 MgO 颗粒的制备方法第83-84页
        5.2.1 纳米 ZnO 的制备方法第83页
        5.2.2 纳米 TiO_2的制备方法第83-84页
        5.2.3 纳米 MgO 的制备方法第84页
    5.3 实验第84-87页
        5.3.1 实验试剂第84-85页
        5.3.2 实验仪器第85页
        5.3.3 实验步骤第85-86页
        5.3.4 表征第86-87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5.4.1 制备纳米 ZnO 的结果与讨论第87-89页
        5.4.2 制备纳米 TiO_2的结果与讨论第89-90页
        5.4.3 制备纳米 MgO 的结果与讨论第90-92页
    5.5 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第六章 粒度对纳米吸附热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第98-112页
    6.1 实验第98-99页
        6.1.1 实验试剂第98页
        6.1.2 实验仪器第98-99页
        6.1.3 热力学实验第99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99-109页
        6.2.1 等温吸附模型第99-104页
        6.2.2 粒度对标准吸附平衡常数的影响第104-106页
        6.2.3 粒度对标准摩尔吸附吉布斯函数的影响第106页
        6.2.4 粒度对标准摩尔吸附焓和标准摩尔吸附熵的影响第106-109页
    6.3 小结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七章 粒度对纳米吸附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第112-122页
    7.1 实验第112-113页
        7.1.1 实验试剂第112页
        7.1.2 实验仪器第112-113页
        7.1.3 实验内容第113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113-118页
        7.2.1 吸附动力学曲线第113-114页
        7.2.2 动力学模型第114-115页
        7.2.3 粒度对吸附速率常数的影响第115-116页
        7.2.4 粒度对吸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第116-118页
    7.3 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122-124页
    8.1 结论第122-123页
    8.2 建议第123-124页
附录第124-136页
    附录1 锐钛矿型 TiO_2晶胞的原子坐标第124-125页
    附录2 不同粒径 TiO_2球簇原子坐标计算的 VB 源程序 a 及其实例第125-128页
    附录3 TiO_2球簇表面原子对称性计算的 VB 源程序 b第128-131页
    附录4 TiO_2球簇表面吸附离子的坐标计算的 VB 源程序 c 及其实例第131-133页
    附录5 不同粒度的 TiO_2球簇单点能的计算结果第133-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8-140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极性油辅助十二胺混溶捕收剂提效机理研究
下一篇:燃烧法制备Ni基催化剂及其浆态床甲烷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