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理性逻辑--W市Q寺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1.4 方法论视角 | 第16-19页 |
1.4.1 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比丘尼僧团历史发展沿革 | 第19-23页 |
2.1 比丘尼的出现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2.2 近现代比丘尼僧团发展状况 | 第20-23页 |
第3章 理性逻辑:寺院管理模式与共生关系网络 | 第23-52页 |
3.1 田野点基本概况介绍 | 第23-26页 |
3.1.1 Q寺兴衰起落 | 第23-25页 |
3.1.2 寺庙传说与典故 | 第25-26页 |
3.2 寺院经营管理状况 | 第26-45页 |
3.2.1 Q寺常住人员 | 第26-27页 |
3.2.2 比丘尼僧伽制度 | 第27-38页 |
3.2.3 寺内宗教活动及经营管理状况 | 第38-45页 |
3.3 寺庙共生关系网络 | 第45-52页 |
3.3.1 青山公园 | 第45-46页 |
3.3.2 民族宗教局 | 第46-47页 |
3.3.3 佛教协会 | 第47-48页 |
3.3.4 教徒信众 | 第48-50页 |
3.3.5 共生关系网络系统 | 第50-52页 |
第4章 神圣与世俗: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52-67页 |
4.1 出家缘由 | 第52-58页 |
4.1.1 最初出家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4.1.2 坚持下来的原因 | 第55-57页 |
4.1.3 合理性选择的结果 | 第57-58页 |
4.2 衣食住行——清规戒律 | 第58-62页 |
4.2.1 僧服须发 | 第58-60页 |
4.2.2 饮食 | 第60-61页 |
4.2.3 住宿 | 第61页 |
4.2.4 出行 | 第61-62页 |
4.2.5 礼节禁忌 | 第62页 |
4.3 比丘尼群体的互动交往状态 | 第62-67页 |
4.3.1 寺内比丘尼群体状态 | 第63-64页 |
4.3.2 寺内矛盾与争议点 | 第64-65页 |
4.3.3 比丘尼与信众交往状态 | 第65-67页 |
第5章 繁华与清修:比丘尼的现代修行生活 | 第67-76页 |
5.1 苦行清修:出家人的一天 | 第67-69页 |
5.2 都市繁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69-72页 |
5.3 理性逻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 第72-76页 |
5.3.1 信众“许愿-还愿”行为 | 第72-73页 |
5.3.2 比丘尼出家的理性逻辑 | 第73页 |
5.3.3 仪式过程的重要性 | 第73-76页 |
结论与反思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