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监控单元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5-17页 |
2 ISO 26262标准概述与应用 | 第17-30页 |
2.1 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2 ISO26262标准概念阶段流程 | 第18-23页 |
2.2.1 项目定义 | 第19页 |
2.2.2 安全生命周期初始化 | 第19页 |
2.2.3 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 第19-22页 |
2.2.4 功能安全概念 | 第22-23页 |
2.3 ISO 26262标准概念阶段在高压共轨ECU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2.3.1 高压共轨ECU项目定义 | 第23-24页 |
2.3.2 高压共轨ECU安全生命周期初始化 | 第24-25页 |
2.3.3 高压共轨ECU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 第25-28页 |
2.3.4 高压共轨ECU功能安全概念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监控对象:共轨ECU硬件功能与电路分析 | 第30-38页 |
3.1 微处理器模块 | 第31-32页 |
3.2 功率输出模块 | 第32-35页 |
3.2.1 450 mA的输出驱动 | 第33-34页 |
3.2.2 1000 mA的输出驱动 | 第34页 |
3.2.3 2200 mA的输出驱动 | 第34-35页 |
3.3 EGR驱动模块 | 第35-36页 |
3.4 高压产生、喷油驱动、油泵驱动模块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监控单元硬件设计 | 第38-49页 |
4.1 监控单元CPU及最小系统设计 | 第38-40页 |
4.2 复位关断电路 | 第40-41页 |
4.3 监控单元SPI硬件电路 | 第41-43页 |
4.3.1 SPI总线介绍 | 第41-42页 |
4.3.2 SPI时钟极性与时钟相位 | 第42-43页 |
4.4 监控单元SPI软件配置 | 第43-48页 |
4.4.1 监控单元处理器配置工具 | 第43-44页 |
4.4.2 SPI的参数配置 | 第44-46页 |
4.4.3 监控单元部分SPI代码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三层架构的ECU及监控单元软件设计 | 第49-65页 |
5.1 监控单元软件开发流程与架构 | 第49-50页 |
5.1.1 监控单元软件开发流程 | 第49页 |
5.1.2 共轨ECU与监控单元软件架构 | 第49-50页 |
5.2 ADC模块监控 | 第50-54页 |
5.2.1 ADC模块的监控策略 | 第51-53页 |
5.2.2 ADC模块故障处理 | 第53-54页 |
5.3 定时器处理模块监控 | 第54-57页 |
5.3.1 通用定时器模块与系统定时器模块 | 第54-56页 |
5.3.2 TPU模块监控策略 | 第56-57页 |
5.4 程序执行与指令测试监控 | 第57页 |
5.5 RAM和ROM模块监控 | 第57-60页 |
5.5.1 对RAM的监控 | 第57-59页 |
5.5.2 对ROM的监控 | 第59-60页 |
5.6 问询/应答模块监控 | 第60-63页 |
5.7 输出关断路径监控 | 第63-6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实验与结论 | 第65-73页 |
6.1 SPI通信测试 | 第65-67页 |
6.2 监控单元实验验证 | 第67-72页 |
6.2.1 实验台架介绍 | 第67-68页 |
6.2.2 ADC模块验证 | 第68-69页 |
6.2.3 TPU模块验证 | 第69-70页 |
6.2.4 问询应答模块验证 | 第70-71页 |
6.2.5 输出关断路径测试 | 第71-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