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2-21页
     ·作图群体的建立第12-15页
     ·分子标记的选择第15-18页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第18-21页
   ·QTL 定位原理、方法及软件第21-26页
     ·原理与方法第21页
     ·软件的选择第21-22页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QTL 研究进展第22-26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RIL 群体构建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3页
     ·DNA 的提取和检测第29页
     ·多态性标记的开发与筛选第29页
     ·PCR 的扩增第29-30页
     ·电泳凝胶制备第30页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第30页
     ·硝酸银染色及显影第30页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第30-31页
     ·农艺性状数据的获得第31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 定位第31-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56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第33-41页
     ·亲本间多态性标记的开发与筛选及偏分离检测第33-37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7-41页
   ·株高的QTL 定位第41-47页
     ·株高在各世代间的方差分析第41页
     ·株高在RIL 群体中的表现第41-44页
     ·株高QTL 定位结果分析第44-47页
   ·百粒重的QTL 定位第47-53页
     ·百粒重在各世代间的方差分析第47页
     ·百粒重在RIL 群体中的表现第47-50页
     ·百粒重QTL 定位结果分析第50-53页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QTL 定位第53-56页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在RIL 群体中的表现第53-54页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QTL 定位结果分析第54-56页
第四章 讨论第56-61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56-58页
     ·亲本的选配及群体的构建第56页
     ·多态性标记的设计与筛选第56-57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57-58页
   ·QTL 定位第58-61页
     ·农艺性状的分析第58页
     ·定位方法的选择第58-59页
     ·株高QTL 位点分析第59页
     ·百粒重QTL 位点分析第59-60页
     ·抗胞囊线虫QTL 位点分析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大豆盐胁迫相关microRNA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种植利用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