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网络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构 | 第11-12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银行网络管理基础理论及技术 | 第13-19页 |
2.1 网络管理结构体系的发展 | 第13-14页 |
2.2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 第14-19页 |
2.2.1 配置管理 | 第14页 |
2.2.2 性能管理 | 第14-15页 |
2.2.3 故障管理 | 第15-16页 |
2.2.4 安全管理 | 第16-17页 |
2.2.5 计费管理 | 第17-19页 |
第三章 CMDB的设计分析 | 第19-30页 |
3.1 CMDB的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3.2 CMDB的模型分析 | 第20-23页 |
3.2.1 配置管理的范围 | 第20-21页 |
3.2.2 配置项的属性 | 第21-22页 |
3.2.3 构建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 第22页 |
3.2.4 配置管理政策的制定 | 第22-23页 |
3.3 CMDB的流程分析 | 第23-27页 |
3.3.1 配置变更与发布 | 第23-25页 |
3.3.2 配置项的查询 | 第25-26页 |
3.3.3 配置项的审计流程 | 第26页 |
3.3.4 配置状态报告 | 第26-27页 |
3.4 新一代银行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27页 |
3.5 银行配置管理系统的定位 | 第27-29页 |
3.6 配置库的应用范围 | 第29-30页 |
第四章 CMDB的总体设计 | 第30-48页 |
4.1 配置项设计 | 第30-36页 |
4.1.1 配置项的命名原则 | 第30-31页 |
4.1.2 设备配置项属性定义 | 第31-33页 |
4.1.3 线路配置项属性定义 | 第33-35页 |
4.1.4 翻译配置项属性定义 | 第35-36页 |
4.2 配置项关联设计 | 第36-37页 |
4.2.1 设备配置项关联 | 第36页 |
4.2.2 线路配置项关联 | 第36-37页 |
4.3 配置项维护设计 | 第37-41页 |
4.3.1 配置项维护申请 | 第37-38页 |
4.3.2 配置项维护 | 第38-41页 |
4.4 配置项的查询设计 | 第41-42页 |
4.4.1 通用查询方式 | 第41页 |
4.4.2 条件查询方式 | 第41-42页 |
4.5 配置项的审计与状态报告 | 第42-44页 |
4.5.1 审计配置项 | 第42-43页 |
4.5.2 配置项的状态报告 | 第43-44页 |
4.6 CMDB与网络管理系统接口 | 第44-47页 |
4.6.1 CMDB模块与Impact模块连接 | 第44-46页 |
4.6.2 CMDB | 第46-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CMDB的兴业银行运营维护系统的优化实现 | 第48-69页 |
5.1 事件丰富的优化实现 | 第48-56页 |
5.1.1 设备事件丰富 | 第48-52页 |
5.1.2 线路事件丰富 | 第52-56页 |
5.2 事件翻译的优化实现 | 第56-58页 |
5.3 互备设备与线路影响分析的优化实现 | 第58-64页 |
5.3.1 主备设备故障事件关联与级别重定义 | 第58-62页 |
5.3.2 主备线路故障事件关联与级别重定义 | 第62-63页 |
5.3.3 主备关联后事件呈现示例 | 第63-64页 |
5.4 事件关联分析的优化实现 | 第64-68页 |
5.4.1 故障与恢复事件的自动关联 | 第65-67页 |
5.4.2 根源故障点的定位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