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分析的大学校园WCDMA上网时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论文框架及特点 | 第10-11页 |
2 基本概念与方法 | 第11-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2.1.1 WCDMA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2.1.2 HSDPA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2.1.3 HSDPA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2.1.4 HSDPA的终端要求 | 第13-14页 |
2.1.5 客户离网率的概念 | 第14-16页 |
2.2 时延的种类 | 第16-17页 |
2.2.1 接入时延及其组成 | 第16页 |
2.2.2 PING时延及其组成 | 第16-17页 |
2.3 时延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2.3.1 网元影响 | 第17页 |
2.3.2 无线环境因素影响 | 第17页 |
2.3.3 Iub口带宽影响 | 第17页 |
2.4 时延测试方法 | 第17-18页 |
2.4.1 Iub传输时延特性测试方法 | 第17-18页 |
2.4.2 利用CDT跟踪分析Iu侧时延特性 | 第18页 |
2.5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8-23页 |
2.5.1 系统分析的概念 | 第18-19页 |
2.5.2 系统分析的原理 | 第19页 |
2.5.3 系统分析的对象 | 第19-21页 |
2.5.4 系统分析的步骤 | 第21-22页 |
2.5.5 研究分析思路 | 第22-23页 |
2.6 质量管理方法 | 第23-28页 |
3 大学校园WCDMA上网时延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 第28-46页 |
3.1 大学校园现状调查 | 第28-30页 |
3.2 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 第30-33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3.4 确定主因 | 第34-43页 |
3.5 制定对策 | 第43-46页 |
4 大学校园WCDMA上网时延对策实施 | 第46-56页 |
4.1 对策实施 | 第46-53页 |
4.2 效果检查 | 第53-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