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罗布莎铬铁矿区二维反射地震探测解释方法研究及成果解释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1-16页
        1.2.1 金属矿区地震勘探技术概况第11-13页
        1.2.2 金属矿区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第13-14页
        1.2.3 金属矿区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第14页
        1.2.4 罗布莎铬铁矿区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8-41页
    2.1 地理概况第18-20页
        2.1.1 地理位置第18-19页
        2.1.2 自然环境第19-20页
    2.2 区域地质背景第20-24页
        2.2.1 区域构造演化第21-22页
        2.2.2 构造第22-23页
        2.2.3 蛇绿岩带及其赋存特征第23-24页
    2.3 矿区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第24-33页
        2.3.1 地层第24-28页
        2.3.2 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第28-30页
        2.3.3 铬铁矿体的形态特征第30-33页
    2.4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第33-36页
        2.4.1 重磁特征第33-35页
        2.4.2 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第35-36页
        2.4.3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第36页
    2.5 地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36-41页
        2.5.1 数据采集第36-39页
            2.5.1.1 观测系统及仪器采集参数第38页
            2.5.1.2 单炮记录特征分析第38-39页
        2.5.2 资料处理第39-41页
            2.5.2.1 资料处理的难点及对策第39-40页
            2.5.2.2 处理技术过程第40-41页
第3章 金属矿区地震正演模拟第41-56页
    3.1 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算法第41-43页
        3.1.1 波动方程的四阶有限差分解第42页
        3.1.2 边界条件第42-43页
        3.1.3 频散和稳定性第43页
    3.2 偏移算法第43-46页
        3.2.1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第43-45页
        3.2.2 克希霍夫叠后时间偏移第45-46页
    3.3 罗布莎金属矿区地震正演模拟第46-56页
        3.3.1 矿区地质模型建立的原则及物性基础第46页
        3.3.2 铬铁矿体地震正演模拟第46-50页
        3.3.3 超基性岩体地震正演模拟第50-52页
        3.3.4 地质剖面地震正演模拟第52-56页
第4章 特殊解释方法的应用第56-69页
    4.1 地震属性分析第56-61页
        4.1.1 三瞬属性的数学原理及地质含义第56-60页
            4.1.1.1 三瞬属性的数学原理第56-58页
            4.1.1.2 三瞬属性应用效果分析第58-60页
        4.1.2 其他地震属性的应用第60-61页
    4.2 时频分析第61-66页
        4.2.1 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第61-63页
            4.2.1.1 短时傅立叶变换第62页
            4.2.1.2 小波变换第62-63页
            4.2.1.3 S变换第63页
        4.2.2 时频分析应用效果评价第63-66页
    4.3 道积分反演第66-69页
        4.3.1 基本原理第67-68页
        4.3.2 应用效果分析第68-69页
第5章 综合地质解释第69-77页
    5.1 矿区构造解释第69-74页
    5.2 含矿异常区域的预测第74-7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78页
    6.2 建议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峪耳崖花岗岩岩体特征及与成矿关系研究
下一篇:老挝长山成矿带南段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