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中国杂草稻果皮色Rc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 杂草稻研究进展第10-17页
        1.1 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第10-11页
        1.2 杂草稻的危害与起源分类第11-14页
        1.3 杂草稻的防控措施第14-15页
        1.4 杂草稻与其它稻种间的基因流动第15-16页
        1.5 转基因技术在防除杂草稻方面的应用风险第16-17页
    2 杂草稻颖果果皮中花青苷类物质与原花青素的生物代谢调控第17-23页
        2.1 花青苷与原花青素的合成途径第17-20页
        2.2 稻米颖果果皮中色素的分类及其合成调节基因第20-21页
        2.3 杂草稻颖果果皮色Rc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3 本研究意义第23-26页
第二章 江苏省杂草稻果皮色Rc基因的等位基因类型分析及其来源探讨第26-48页
    引言第26-28页
    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36页
        2.1 总DNA提取第29-30页
        2.2 引物删选与设计第30-32页
        2.3 PCR扩增第32页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2-34页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4页
        2.6 切胶回收与检测第34-35页
        2.7 序列测定第35页
        2.8 数据处理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44页
        3.1 江苏杂草稻的红色果皮的等位基因类型第36-38页
        3.2 江苏省杂草稻Rc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第38-40页
        3.3 江苏省杂草稻Rc基因的来源及其与稽稻、塘稻的相互关系第40-44页
    4 讨论第44-48页
        4.1 江苏省杂草稻红色果皮的等位基因类型第44页
        4.2 江苏省杂草稻Rc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分析第44-45页
        4.3 江苏省杂草稻的Rc基因来源第45-46页
        4.4 江苏省田间正发生的杂草稻与华东地区古代杂草稻(稽稻、塘稻)的果皮色R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第46-48页
第三章 中国杂草稻果皮色Rc基因的等位基因类型分析第48-78页
    引言第48-50页
    1 实验材料第50-52页
    2 实验方法第52-60页
        2.1 总DNA提取第52-53页
        2.2 引物删选与设计第53-55页
        2.3 PCR扩增第55-56页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6-58页
        2.5 条带读取与数据分析第58页
        2.6 琼脂糖凝胶电泳与切胶回收及检测第58-59页
        2.7 连接反应第59页
        2.8 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第59-60页
        2.9 数据处理第6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0-74页
        3.1 我国杂草稻Rc基因的等位基因类型第60-64页
        3.2 我国杂草稻Rc基因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发生比率第64-68页
        3.3 栽培稻与杂草稻Rc基因及其两侧序列分析第68-74页
    4 讨论第74-78页
        4.1 我国杂草稻果皮色Rc基因的等位基因类型分析第74-76页
        4.2 我国杂草稻果皮色Rc基因显性、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形成机制第76-78页
全文总结第78-80页
    1 江苏省杂草稻果皮色基因Rc的等位基因类型分析及其来源探讨第78页
    2 中国杂草稻Rc等位基因类型分析与白果皮杂草稻的形成机制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附录第88-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中度嗜盐菌YT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硫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两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