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明星真人秀的个案研究 | 第9-10页 |
1.2.2 《爸爸去哪儿》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父亲形象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理论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爸爸去哪儿》节目综述及其人物选择 | 第15-22页 |
2.1 《爸爸去哪儿》节目介绍 | 第15页 |
2.2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内容特点 | 第15-20页 |
2.2.1 规定情境:给受众带来更强烈的期待 | 第16-17页 |
2.2.2 悬念设置:推动节目情节的发展 | 第17-18页 |
2.2.3 艺术加工:强化人物情感世界,引起受众共鸣 | 第18-20页 |
2.3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人物选择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父亲形象及其亲子观念的变化分析 | 第22-27页 |
3.1 温柔呵护型父亲——林志颖 | 第22-23页 |
3.2 冷硬权威型父亲——郭涛 | 第23-24页 |
3.3 懵懂学习型父亲——田亮 | 第24页 |
3.4 甩手掌柜型父亲——王岳伦 | 第24-25页 |
3.5 兄弟有爱型父亲——张亮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受众对《爸爸去哪儿》中父亲形象的接受分析 | 第27-42页 |
4.1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受众分析 | 第27-31页 |
4.1.1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受众构成 | 第27-29页 |
4.1.2 《爸爸去哪儿》受众的亲子关系调查 | 第29-31页 |
4.2 受众对《爸爸去哪儿》中父亲形象的接受与解读 | 第31-39页 |
4.2.1 受众对五位父亲形象的接受度分析 | 第31-33页 |
4.2.2 受众对五位父亲的具体解读 | 第33-39页 |
4.3 《爸爸去哪儿》对受众家庭亲子观念的影响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爸爸去哪儿》与中国家庭亲子观念的变迁 | 第42-48页 |
5.1 传统父亲形象及亲子观念的变迁 | 第42-43页 |
5.2 《爸爸去哪儿》塑造的新型父亲形象和亲子观念 | 第43-45页 |
5.3 推动家庭亲子观念的变迁——《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文化传播学意义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