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基本内涵 | 第11-17页 |
一、政党纯洁性的概念探源 | 第11-13页 |
(一)“纯洁”与“纯洁性”的词源考察 | 第11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概念使用 | 第11-13页 |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纯洁性的概念演进 | 第13页 |
二、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基本内涵 | 第13-17页 |
(一)党的纯洁性基本内涵 | 第13-15页 |
(二)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内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的形成 | 第17-25页 |
一、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思想 | 第17-18页 |
(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思想 | 第18-21页 |
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21-25页 |
(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 第21-22页 |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保障 | 第22页 |
(三)加强依法治国的现实基础 | 第22-23页 |
(四)实现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25-42页 |
一、党的思想纯洁性理论 | 第25-28页 |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 第25-26页 |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 第26-27页 |
(三)树立纯洁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 第27-28页 |
(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 第28页 |
二、党的组织纯洁性理论 | 第28-33页 |
(一)发扬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 | 第29页 |
(二)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 | 第29-30页 |
(三)严格的出入党程序 | 第30-32页 |
(四)把握党员内部重点群体 | 第32-33页 |
三、党的作风纯洁性理论 | 第33-35页 |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 | 第33页 |
(二)践行“三严三实”保障作风纯洁 | 第33-34页 |
(三)党性纯洁是党的作风纯洁性建设的内在动力 | 第34-35页 |
(四)通过反“四风”密切党群关系 | 第35页 |
四、党的清正廉洁理论 | 第35-39页 |
(一)清正廉洁的执政态度 | 第36页 |
(二)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 | 第36-37页 |
(三)全面推进党务公开 | 第37-38页 |
(四)完善制度保持党的清正廉洁 | 第38-39页 |
五、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39-42页 |
(一)强调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 第39-40页 |
(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40-41页 |
(三)重视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2-53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42-45页 |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 | 第42-43页 |
(二)奠定了新时期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三)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相关理论 | 第44-45页 |
二、实践价值 | 第45-53页 |
(一)推动了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 第45-46页 |
(二)对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意义 | 第46-47页 |
(三)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员的政治素养 | 第47-48页 |
(四)有助于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学习意识 | 第48-49页 |
(五)有助于加快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进程 | 第49-50页 |
(六)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指导思想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