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盐生植物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间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生长响应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间作条件下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4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肥迁移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5 棉花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间作条件下不同隔根方式对土壤水盐迁移及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 | 第18-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1 试验区概况 | 第18页 |
2.1.2 试验与方法 | 第18-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水量平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盐分平衡理论 | 第22页 |
2.2.3 水分利用效率 | 第22-23页 |
2.3 不同隔根方式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1 不同隔根方式对土壤平均含盐量的影响 | 第23页 |
2.3.2 隔根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层含盐量随生育期的动态分布研究 | 第23-25页 |
2.3.3 隔根处理对不同土层积盐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4 隔根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 第25-27页 |
2.4.1 隔根处理对整个生育期内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隔根处理对作物耗水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不同隔根处理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6 不同隔根处理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2.7 本章总结 | 第28-30页 |
3 棉田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研究 | 第30-41页 |
3.1 间作盐生植物对土壤水分分布和耗水量变化特征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1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对生育期内剖面平均含水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1.2 间作盐生植物对不同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间作盐生植物对棉田耗水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间作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及积盐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对生育期内平均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膜间不同土层含盐量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33-34页 |
3.2.3 间作盐生植物膜间剖面含盐量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34-35页 |
3.2.4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对棉田积盐量及脱盐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棉田间作盐生植物对膜间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棉田间作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1 棉田间作盐生植物对生育期内剖面平均盐分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条件下不同土层盐分浓度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38-39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9-41页 |
4 棉田间作不同盐生植物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 第41-53页 |
4.1 棉田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棉花生长指标变化特征研究 | 第41-44页 |
4.1.1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棉花株高变化特征研究 | 第41-42页 |
4.1.2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棉花茎粗变化特征研究 | 第42-43页 |
4.1.3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棉花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 第43-44页 |
4.2 间作碱蓬条件下棉田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 第44-50页 |
4.2.1 间作碱蓬对整个剖面根重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 第44-46页 |
4.2.2 间作碱蓬对水平方向上不同土层根重密度变化研究 | 第46-47页 |
4.2.3 间作碱蓬对垂直方向上根重密度变化研究 | 第47-49页 |
4.2.4 间作碱蓬条件下的垂直剖面根重密度函数 | 第49-50页 |
4.3 间作盐生植物对棉花生物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1 间作不同盐生植物条件下棉花生物量变化特征研究 | 第50页 |
4.3.2 间作盐生植物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2-53页 |
5 棉田间作绿豆施氮量对土壤水盐肥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53-6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农艺措施 | 第53页 |
5.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53-54页 |
5.2 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5.3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1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整个生育期内平均含水率的影响 | 第55页 |
5.3.2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土层平均含水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3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耗水量的影响 | 第57页 |
5.4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7-60页 |
5.4.1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生育期内平均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2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盐分再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3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土层积盐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5.5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养分迁移的影响 | 第60-63页 |
5.5.1 间作绿豆施氮量对生育期内土壤全氮量分布的影响 | 第60页 |
5.5.2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各生育期内全氮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3 间作绿豆施氮量对整个生育期剖面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4 间作绿豆施氮量对各生育期内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62-63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6 棉田间作绿豆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生长的影响 | 第65-84页 |
6.1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65-68页 |
6.1.1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株高的影响 | 第65-66页 |
6.1.2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茎粗的影响 | 第66-67页 |
6.1.3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叶面积的影响 | 第67-68页 |
6.2 间作绿豆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生物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8-71页 |
6.2.1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6.2.2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产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6.2.3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0页 |
6.2.4 间作绿豆条件下施氮量与肥料偏生产力的关系 | 第70-71页 |
6.3 间作绿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棉花和绿豆生长模型研究 | 第71-81页 |
6.3.1 间作绿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棉花和绿豆株高的增长模型 | 第74-75页 |
6.3.2 间作绿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棉花和绿豆茎粗生长模型 | 第75-78页 |
6.3.3 间作绿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棉花生物量生长模型 | 第78-80页 |
6.3.4 施氮量对棉花和绿豆快速生长期特征值的影响 | 第80-81页 |
6.4 本章总结 | 第81-84页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7.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