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1.3 信道模拟器研发现状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信道模型概述 | 第13-29页 |
2.1 信道建模概述 | 第13-14页 |
2.2 抽头延迟线模型 | 第14-25页 |
2.2.1 抽头延迟线模型概述 | 第14-15页 |
2.2.2 场强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15-20页 |
2.2.3 信道建模中的多普勒谱 | 第20-22页 |
2.2.4 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 | 第22-23页 |
2.2.5 大尺度衰落与小尺度衰落 | 第23-25页 |
2.3 方向性信道建模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IEEE 802.11信道分析 | 第29-45页 |
3.1 IEEE 802.11模型的演进 | 第29页 |
3.2 多簇传播模型 | 第29-33页 |
3.2.1 Saleh-Valenzuela模型 | 第30-31页 |
3.2.2 HIPERLAN模型 | 第31-32页 |
3.2.3 角度域上的分簇现象 | 第32-33页 |
3.2.4 IEEE 802.11n模型的分簇现象 | 第33页 |
3.3 IEEE 802.11n建模分析 | 第33-43页 |
3.3.1 空间相关矩阵的推导 | 第33-38页 |
3.3.2 Kronecker模型 | 第38-40页 |
3.3.3 各场景的时变性描述 | 第40-42页 |
3.3.4 收发天线的建模 | 第42-43页 |
3.4 IEEE 802.11ac建模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TGn/TGac模型在信道模拟器上的实现与优化 | 第45-59页 |
4.1 信道模拟器信道建模模块 | 第45-46页 |
4.2 TGn模型实现 | 第46-49页 |
4.2.1 计算AP端和UE端的相关矩阵 | 第46-48页 |
4.2.2 计算空间相关矩阵 | 第48页 |
4.2.3 生成各径独立的瑞利衰落 | 第48-49页 |
4.3 TGac模型实现 | 第49-51页 |
4.4 TGac模型时延抽头的调整 | 第51-53页 |
4.5 系统级验证 | 第53-58页 |
4.5.1 搭建IEEE 802.11ac链路级仿真平台 | 第53-56页 |
4.5.2 系统误比特率随信噪比的曲线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SISO抽头延迟线模型的信道参数描述文件格式 | 第65-67页 |
附录2 空间相关矩阵文件格式 | 第67-68页 |
附录3 IEEE 802.11n-Model B信道输入参数文件 | 第68-74页 |
附录4 时域滤波法用到的ⅡR滤波器系数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