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建设项目融资动态风险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项目融资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7-25页 |
| 2.1 项目融资理论 | 第17-18页 |
| 2.2 项目融资风险理论 | 第18-20页 |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0-24页 |
| 2.3.1 系统动力学概念 | 第20页 |
| 2.3.2 系统动力学特点 | 第20页 |
| 2.3.3 系统及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 | 第20-23页 |
| 2.3.4 Vensim软件简介 | 第23页 |
| 2.3.5 系统动力学在风险识别和预测方面的优势 | 第23-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动态风险研究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 3.1 火电企业特征及火电建设项目融资适用性 | 第25-27页 |
| 3.1.1 火电企业特征 | 第25页 |
| 3.1.2 项目融资在火电建设领域的适用性 | 第25-27页 |
| 3.2 现今我国火电企业项目融资面临的问题 | 第27-28页 |
| 3.3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动态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45页 |
| 4.1 明确建模目的与系统边界 | 第30-31页 |
| 4.1.1 建模目的 | 第30页 |
| 4.1.2 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30-31页 |
| 4.2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动态风险因素识别 | 第31-40页 |
| 4.2.1 风险因素识别的原则 | 第31页 |
| 4.2.2 风险因素识别的思路 | 第31-32页 |
| 4.2.3 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32-40页 |
| 4.3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0-44页 |
| 4.3.1 风险因素权重和初始值的确定 | 第40-42页 |
| 4.3.2 建立模型 | 第42-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火电建设项目融资动态风险模型应用 | 第45-59页 |
| 5.1 X火电建设项目简介 | 第45-46页 |
| 5.2 模型假设 | 第46页 |
| 5.3 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 5.3.1 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46-50页 |
| 5.3.2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5.4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 | 第53-57页 |
| 5.4.1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53-54页 |
| 5.4.2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57页 |
| 5.5 项目融资风险规避建议 | 第57-5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