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声子晶体梁缺陷态的能量采集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声子晶体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声子晶体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性 | 第11-12页 |
1.2.2 声子晶体的带隙机理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3 声子晶体的缺陷态特性 | 第14-15页 |
1.3 缺陷态能量采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能量采集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3.2 应用缺陷态特性的能量采集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20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声子晶体梁的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TMM理论 | 第20-26页 |
2.2.1 Timoshenko梁的TMM | 第20-25页 |
2.2.2 引入超晶格的TMM | 第25-26页 |
2.3 含缺陷声子晶体梁的带隙特性 | 第26-30页 |
2.3.1 能带结构 | 第26-28页 |
2.3.2 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对缺陷态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缺陷态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32-47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 第32-36页 |
3.2.1 光纤光栅传感原理 | 第32-33页 |
3.2.2 光纤光栅的实验架设 | 第33-36页 |
3.3 缺陷态的稳态传输特性 | 第36-39页 |
3.4 缺陷态的瞬态传播特性 | 第39-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声子晶体梁缺陷态的能量采集 | 第47-61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能量采集理论及模型 | 第47-54页 |
4.2.1 能量采集的基本理论 | 第47-50页 |
4.2.2 缺陷态采集模型的设计 | 第50-54页 |
4.3 缺陷态能量采集的实验研究 | 第54-60页 |
4.3.1 能量采集的实验架设 | 第54页 |
4.3.2 缺陷态能量采集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