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标的鉴定和验证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1页
    1.1 新药创制与靶标创新第15-18页
        1.1.1 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需要不断创制新农药第15页
        1.1.2 我国农药创新现状第15-16页
        1.1.3 新农药创制的最新趋势是基于化学蛋白组学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农药创制第16-18页
    1.2 V-ATPASE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现状第18-34页
        1.2.1 V-ATPase的结构与功能第19-23页
        1.2.2 昆虫V-ATPase第23-27页
        1.2.3 V-ATPase抑制剂第27-34页
    1.3 苦皮藤素V作用机理研究进展第34-38页
        1.3.1 苦皮藤素V的症状学研究第35-36页
        1.3.2 苦皮藤素V对昆虫部分酶系活性的影响第36页
        1.3.3 苦皮藤素V的电生理研究第36-37页
        1.3.4 苦皮藤素V选择性作用机理研究第37-38页
    1.4 论文设计思想第38-41页
        1.4.1 选题背景、目的及科学意义第38-39页
        1.4.2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40-41页
第二章 结合蛋白的分离及鉴定第41-50页
    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2.1.1 试虫第41页
        2.1.2 供试化合物与试剂第41页
        2.1.3 主要仪器第41-42页
    2.2 实验方法第42-45页
        2.2.1 连接配体的合成第42-43页
        2.2.2 基于粘虫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的亲和层析第43-44页
        2.2.3 电泳检测及结合蛋白的鉴定第44-4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2.3.1 连接配体的合成第45页
        2.3.2 结合蛋白的洗脱第45-46页
        2.3.3 电泳检测与质谱鉴定第46-47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7-50页
第三章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昆虫V-ATPASE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第50-61页
    3.1 实验材料第50-52页
        3.1.1 试虫第50页
        3.1.2 供试化合物第50-51页
        3.1.3 主要试剂第51-52页
        3.1.4 主要仪器第52页
        3.1.5 主要缓冲液第52页
    3.2 实验方法第52-55页
        3.2.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第52-53页
        3.2.2 苦皮藤素V对氨肽酶N(APN)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3.2.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粘虫中肠V-ATPase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3.3.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第55-56页
        3.3.2 苦皮藤素V对氨肽酶(APN)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3.3.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活性影响第57-58页
        3.3.4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杀虫活性与对V-ATPase活性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第61-79页
    4.1 实验材料第61-62页
        4.1.1 试虫第61页
        4.1.2 主要试剂第61页
        4.1.3 主要仪器第61-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69页
        4.2.1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的克隆第62-68页
        4.2.2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68页
        4.2.3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表达的生长发育表达特征第68-6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4.3.1 粘虫V-ATPase H亚基cDNA部分基因克隆第69-71页
        4.3.2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cDNA的 3′RACE第71-73页
        4.3.3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cDNA的 5'RACE第73页
        4.3.4 粘虫V-ATPase H亚基cDNA 3′和 5′RACE的序列验证第73-75页
        4.3.5 序列分析第75-76页
        4.3.6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表达的生长发育表达特征第76-7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77-79页
第五章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的结合亲和性分析第79-96页
    5.1 实验材料第79-80页
        5.1.1 试虫第79页
        5.1.2 菌株与表达载体第79页
        5.1.3 主要试剂第79-80页
        5.1.4 主要仪器第80页
    5.2 实验方法第80-84页
        5.2.1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原核表达第80-82页
        5.2.2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纯化第82页
        5.2.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蛋白的结合亲和性与其胃毒活性和V-ATP酶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第82-8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4-95页
        5.3.1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第84-90页
        5.3.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蛋白的结合亲和性与其胃毒活性和对V-ATP酶抑制率的相关性第90-95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95-96页
第六章 东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第96-112页
    6.1 实验材料第96-98页
    6.2 实验方法第98-99页
        6.2.1 粘虫V-ATPase H亚基模型的构建第98-99页
        6.2.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与东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的分子对接及结合位点的预测第9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9-111页
        6.3.1 目的蛋白序列与模板蛋白序列的比对第99-100页
        6.3.2 3D模型的构建第100-101页
        6.3.3 模型评估第101-103页
        6.3.4 粘虫V-ATPase H亚基和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活性位点确定及分子对接第103-111页
    6.4 小结与讨论第111-112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112-119页
    7.1 讨论第112-116页
        7.1.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化合物的作用靶标第112-114页
        7.1.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结合位点第114页
        7.1.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第114-116页
    7.2 结论第116-118页
    7.3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18页
    7.4 尚需研究的问题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1页
附录第131-135页
    附录1 化合物谱图第131-133页
    附录2 缓冲液配制第133-134页
    附录3 缩略词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钴镍氧化物纳米有序多级结构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含磷芳茂铁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