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2.1 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城市化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结合分析的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机理分析及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机理分析 | 第22-25页 |
2.1.1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2.1.2 城市化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2.2.1 区位熵 | 第25-26页 |
2.2.2 熵值法 | 第26页 |
2.2.3 面板数据模型 | 第26-30页 |
第3章 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现状分析 | 第30-44页 |
3.1 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1.1 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概况 | 第30页 |
3.1.2 辽宁省产业集聚分布状况 | 第30-34页 |
3.1.3 辽宁省产业集聚程度分析 | 第34-37页 |
3.2 辽宁省城市化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3.2.1 辽宁省城市化现状概况 | 第37-39页 |
3.2.2 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4章 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44-58页 |
4.1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47页 |
4.1.1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评价指标选取 | 第44-46页 |
4.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6页 |
4.1.3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评价指标赋权 | 第46-47页 |
4.2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面板模型检验 | 第47-49页 |
4.2.1 单位根检验 | 第47-48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48-49页 |
4.3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回归模型分析 | 第49-56页 |
4.3.1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4.3.2 城市化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分析 | 第52-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协调度分析 | 第58-66页 |
5.1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协调度模型设定 | 第58-60页 |
5.1.1 关联协调度模型 | 第58-59页 |
5.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59-60页 |
5.2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 | 第60-64页 |
5.2.1 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协调度纵向分析 | 第61-62页 |
5.2.2 辽宁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协调度横向分析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66-70页 |
6.1 研究总结与建议 | 第66-68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1.2 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