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基于蒯因整体论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蒯因整体论思想及其理论价值第18-25页
    2.1 蒯因整体论概述第18-20页
        2.1.1 无教条的经验主义第18-19页
        2.1.2 面对经验法庭的是知识整体第19-20页
        2.1.3 整体语言框架的实用主义选择第20页
    2.2 蒯因整体论的思想价值第20-21页
        2.2.1 还原论向整体论的转变第20-21页
        2.2.2 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合流第21页
    2.3 运用蒯因整体论对科学发展模式理论进行研究的合理性第21-24页
        2.3.1 蒯因整体论思想在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中的核心作用第22-23页
        2.3.2 以蒯因整体论解读科学发展模式研究思想的必要性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以蒯因整体论反思重经验判断科学发展模式第25-32页
    3.1 由观察经验证实的理论累积第25-27页
        3.1.1 基于极端还原论的经验证实第25-26页
        3.1.2 单纯累加的科学发展模式第26-27页
    3.2 由观察经验证伪的理论假说第27-29页
        3.2.1 猜测性知识的可证伪原则第27-28页
        3.2.2 假说更替的科学变革模式第28-29页
    3.3 以蒯因整体论看观察判断模式被否定的原因第29-31页
        3.3.1 极端还原论失去根基第29-30页
        3.3.2 接受验证的只能是理论整体第30页
        3.3.3 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必然转向对理论整体的关注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以蒯因整体论解读重整体转换科学发展模式第32-43页
    4.1 从一个理论体系到另一个理论体系的整体转换第32-35页
        4.1.1 旧理论体系面对反常挑战时的自我保护第32-33页
        4.1.2 新理论体系对旧体系整体取代的发展模式第33-35页
    4.2 整体转换模式遇到的困难第35-38页
        4.2.1 如何准确解读理论体系第35-36页
        4.2.2 理论体系间的不可通约性第36-38页
    4.3 以蒯因整体论解读整体转换模式的困难第38-42页
        4.3.1 一个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知识信念的整体第38-39页
        4.3.2 不同的知识体系具有不同的逻辑知识与本体论信念第39-41页
        4.3.3 对科学合理性的研究应当转向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以蒯因整体论对比重实践检验科学发展模式第43-50页
    5.1 科学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第43-45页
        5.1.1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第43-44页
        5.1.2 进步体系具有更强的解题能力第44-45页
    5.2 体系转换在具体实践中的非整体性第45-46页
        5.2.1 科学理论体系的网状模型第45-46页
        5.2.2 体系的变革在实践中是分步完成的第46页
    5.3 以蒯因整体论中实用主义思想揭示劳丹模式的进步性第46-49页
        5.3.1 不同理论体系作出不同的本体论承诺第46-47页
        5.3.2 为科学选择一种最方便的语言框架或概念体系第47-48页
        5.3.3 劳丹实现了概念逻辑分析与关注实践检验的统一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科学发展模式研究的思想演进及其启示第50-59页
    6.1 重经验判断思想阶段的价值与问题第50-51页
        6.1.1 明确了科学发展的形式第50-51页
        6.1.2 对科学发展的主体认识错误第51页
    6.2 重理论转换思想阶段的价值与困难第51-53页
        6.2.1 明确了科学发展的主体第51-52页
        6.2.2 没能找到科学发展的价值第52-53页
    6.3 重指导实践能力思想的意义与局限第53-55页
        6.3.1 寻找科学发展的价值第53-54页
        6.3.2 局限性与启示第54-55页
    6.4 对科学哲学研究的启示第55-57页
        6.4.1 科学哲学的研究要时刻关注所属主干哲学的最新成果第55-56页
        6.4.2 科学哲学的研究应充分吸收前人理论的长处第56页
        6.4.3 科学哲学的研究要重视思辨方法的运用第56-57页
        6.4.4 科学哲学的研究不能忽视科学实践活动的自身特色第57页
    6.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时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IT产业联盟知识共享平台研究
下一篇:微量Sb对Mg-2.7Nd-0.4Zn-0.5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