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坝插入式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接触面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有限元计算接触面单元的理论分析 | 第12-20页 |
| 2.1 接触面单元类型 | 第12-16页 |
| 2.2 接触面的本构模型 | 第16-18页 |
| 2.3 接触面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18-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接触单元模型计算理论 | 第20-25页 |
| 3.1 接触单元的数值模型 | 第20-21页 |
| 3.2 接触面变形模式 | 第21-22页 |
| 3.3 接触面超余应力调整 | 第22-23页 |
| 3.4 接触面嵌入位移调整 | 第23-2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4 观音岩混合坝永久变形计算理论 | 第25-32页 |
| 4.1 永久变形计算模型 | 第25页 |
| 4.2 等价节点力理论推导 | 第25-26页 |
| 4.3 中点增量法简介 | 第26-28页 |
| 4.4 永久变形计算程序介绍 | 第28-31页 |
| 4.4.1 收敛准则的控制标准 | 第28-29页 |
| 4.4.2 永久变形计算要点 | 第29-3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5 接头接触面永久变形计算 | 第32-58页 |
| 5.1 观音岩混合坝计算实例 | 第32-36页 |
| 5.1.1 大坝的主要设计资料 | 第32-33页 |
| 5.1.2 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 5.1.3 三维有限元计算参数 | 第34-36页 |
| 5.2 插入接头三种方案 | 第36-40页 |
| 5.3 两种工况下三种接头计算分析 | 第40-57页 |
| 5.3.1 设计工况三种接头永久变形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5.3.2 校核工况三种接头永久变形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5.3.3 三种接头方案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