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自吸离心泵性能及结构设计 | 第17-31页 |
2.1 多级自吸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 自吸泵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2.1 自吸泵的自吸性能 | 第18-19页 |
2.2.2 自吸泵吸入管内气体的运动 | 第19-20页 |
2.3 设计模型的选择 | 第20页 |
2.4 自吸装置部件的设计 | 第20-29页 |
2.4.1 气液分离室设计 | 第21-23页 |
2.4.2 回流孔的设计 | 第23-25页 |
2.4.3 回流阀的设计 | 第25-27页 |
2.4.4 储液室的设计 | 第27-29页 |
2.5 自吸泵 3D 建模及装配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自吸泵水力性能定常数值模拟 | 第31-45页 |
3.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 第31-34页 |
3.1.1 流体力学中的压强 | 第31-32页 |
3.1.2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 第32-33页 |
3.1.3 标准 k - 湍流模型 | 第33-34页 |
3.2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3 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3.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6-38页 |
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4页 |
3.5.1 内部流场分布 | 第38-41页 |
3.5.2 流线分布对比 | 第41-42页 |
3.5.3 外特性曲线对比 | 第42-44页 |
3.5.4 误差分析 | 第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52页 |
4.1 塑料阀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3 设置材料特性 | 第46-47页 |
4.4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47页 |
4.5 施加载荷与约束条件 | 第47-49页 |
4.5.1 装配过程中载荷的施加 | 第47-48页 |
4.5.2 工作过程中载荷的施加 | 第48-49页 |
4.6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9-51页 |
4.6.1 装配过程中的阀座 FEA 结果 | 第49-50页 |
4.6.2 60℃时100000h蠕变后的FEA结果 | 第50-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自吸泵结构参数正交设计 | 第52-59页 |
5.1 自吸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页 |
5.2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第52-53页 |
5.3 正交表的设计 | 第53-56页 |
5.3.1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53-56页 |
5.3.2 确定试验方案 | 第56页 |
5.3.3 正交表 | 第56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4.1 极差分析 | 第57-58页 |
5.4.2 再设计,试验 | 第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实体泵相关性能试验的测定 | 第59-68页 |
6.1 实体泵自吸性能的测定 | 第59-64页 |
6.1.1 真空容器法测自吸性能 | 第59-61页 |
6.1.2 自吸泵自吸时间的测定 | 第61-64页 |
6.2 模型泵水力性能的测试 | 第64-66页 |
6.3 实体泵噪声测试 | 第66页 |
6.4 样机现场安装测试 | 第66-6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页 |
7.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