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基本原理 | 第15-22页 |
1.2.1 OLED 的器件结构 | 第15-17页 |
1.2.2 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理论 | 第17-19页 |
1.2.3 发光层中的能量转移机制 | 第19-21页 |
1.2.4 OLED 的量子效率 | 第21-22页 |
1.3 改善 OLED 效率的关键技术 | 第22-32页 |
1.3.1 提高内量子效率 | 第22-25页 |
1.3.2 提高出光效率 | 第25-27页 |
1.3.3 实现白光 OLED | 第27-28页 |
1.3.4 降低工作电压 | 第28-30页 |
1.3.5 叠层结构 OLED | 第30-32页 |
1.4 大面积 OLED 的产业化现状 | 第32-36页 |
1.4.1 大面积 OLED 的产业化现状 | 第32-33页 |
1.4.2 大面积 OLED 制备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措施 | 第33-3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基于新型 n-型掺杂剂的高效稳定叠层 OLED | 第38-51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2.1 器件制备 | 第39-40页 |
2.2.2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2.3.1 n-型客体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其掺杂效果研究 | 第41-43页 |
2.3.2 基于不同 n-型掺杂剂的叠层 OLED 效率比较 | 第43-44页 |
2.3.3 不同 n-型掺杂剂对叠层 OLED 工作寿命的影响 | 第44-48页 |
2.3.4 基于新型 n-型掺杂剂的高效率叠层白光磷光 OLED | 第48-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电荷连接层中空穴注入层对叠层 OLED 性能的影响 | 第51-64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2.1 器件制备 | 第52-53页 |
3.2.2 测试与表征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3.1 空穴注入层对叠层 OLED 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3.3.2 不同空穴注入层的电导率比较 | 第56-59页 |
3.3.3 阻抗谱在电荷生成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 第59-61页 |
3.3.4 连接层效果与叠层 OLED 效率的依赖关系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瞬态电致发光光谱在叠层 OLED研究中的应用 | 第64-74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2.1 器件制备 | 第65页 |
4.2.2 测试与表征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4.3.1 瞬态电致光谱在传统单层 OLED 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4.3.2 连接层中的空穴传输层对叠层 OLED 效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3 基于不同空穴传输层的叠层 OLED 的瞬态电致光谱研究 | 第69-70页 |
4.3.4 连接层中的空穴传输层对叠层 OLED 寿命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的 OLED发光机理研究 | 第74-87页 |
5.1 引言 | 第74-7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5.2.1 器件制备 | 第75-76页 |
5.2.2 测试与表征 | 第7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6页 |
5.3.1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的荧光和磷光 OLED | 第76-79页 |
5.3.2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 OLED 中的能量转移机制 | 第79-84页 |
5.3.3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 OLED 中的电子空穴复合过程 | 第84-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的低电压简化叠层 OLED | 第87-98页 |
6.1 引言 | 第87-88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88页 |
6.2.1 器件制备 | 第88页 |
6.2.2 测试与表征 | 第8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7页 |
6.3.1 基于激基络合物延迟荧光的 OLED | 第88-90页 |
6.3.2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材料的能量转移 | 第90-91页 |
6.3.3 主体材料对发光层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 第91-93页 |
6.3.4 基于激基络合物主体的低电压简化叠层 OLED | 第93-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基于不同厚度电子注入层的工作机理研究 | 第98-111页 |
7.1 引言 | 第98-99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99-100页 |
7.2.1 器件制备 | 第99-100页 |
7.2.2 测试与表征 | 第100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0页 |
7.3.1 LiF 厚度对基于 Alq 作电子传输层的 OLED 效率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7.3.2 LiF 厚度对基于 MADN 作电子传输层的 OLED 效率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7.3.3 LiF 厚度对基于 BPhen 作电子传输层的 OLED 效率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7.3.4 LiF 厚度对基于 TPBi 作电子传输层的 OLED 效率的影响 | 第105页 |
7.3.5 低频差分电容测试在单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第105-107页 |
7.3.6 基于不同厚度 LiF 的电子注入模型 | 第107-11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大面积 OLED 的发光均匀性和短路问题 | 第111-120页 |
8.1 引言 | 第111-112页 |
8.2 器件制备与表征 | 第112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9页 |
8.3.1 膜厚分布对发光均匀性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8.3.2 利用驱动电路优化改善发光均匀性 | 第115-117页 |
8.3.3 利用叠层结构降低大面积 OLED 短路现象 | 第117-119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12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