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环境风险感知的心理距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风险认知研究方法第10-13页
        1.2.2 风险认知因素第13-15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第19-29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1页
        2.1.1 释解水平与心理距离第19-20页
        2.1.2 人格类型与 MBTI第20-21页
    2.2 环境风险的感知维度第21-24页
        2.2.1 时间和空间维度第22-23页
        2.2.2 社会和概率维度第23-24页
    2.3 相关模型第24-27页
        2.3.1 跨期风险模型第25页
        2.3.2 指数贴现模型第25-27页
        2.3.3 双曲线贴现模型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研究设计及模型假设第29-39页
    3.1 环境风险实验第29-32页
        3.1.1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1.2 实验设计第30-32页
    3.2 性格测试第32-34页
        3.2.1 性格测试方法第32-33页
        3.2.2 性格测量卷设计第33-34页
    3.3 心理距离模型假设第34-38页
        3.3.1 模型假设基础第34-35页
        3.3.2 模型假设分析第35-36页
        3.3.3 模型假设方程第36-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心理距离模型的建立和检验第39-56页
    4.1 描述统计与偏相关性第39-41页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9-40页
        4.1.2 偏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4.2 量值效应的检验第41-43页
        4.2.1 时间与空间和概率维度的检验第41-42页
        4.2.2 社会性维度的检验分析第42-43页
    4.3 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第43-48页
        4.3.1 指数形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第44-45页
        4.3.2 幂函数形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第45-47页
        4.3.3 双曲线形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第47-48页
    4.4 心理距离模型的确立第48-51页
        4.4.1 最优模型的选择第48-50页
        4.4.2 最优模型的参数拟合检验第50-51页
    4.5 性格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第51-55页
        4.5.1 人格类型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第51-53页
        4.5.2 人格类型对拟合参数的影响第53-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变储能材料Mg(NO32·6H2O的稳定与储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四种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特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