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电池负极材料LiCu合金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锂电池发展概况第10-12页
    1.3 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3.1 锂合金负极第14-15页
        1.3.2 锂负极的新型制备工艺第15页
        1.3.3 锂负极的预处理第15-16页
        1.3.4 锂电极与电解质的相容性研究第16-17页
    1.4 离子液体电沉积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单金属的电沉积第17-18页
        1.4.2 合金的电沉积第18-19页
        1.4.3 半导体材料的电沉积第19-20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21-28页
    2.1 实验药品、仪器及实验方法第21-23页
        2.1.1 实验药品第21-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页
        2.1.3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第22-23页
    2.2 样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3-25页
        2.2.1 电沉积溶液的配制第23-24页
        2.2.2 铜盐的制备第24页
        2.2.3 电池的组装第24-25页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第25-28页
        2.3.1 沉积层组成的测试第25页
        2.3.2 沉积层外观测试第25页
        2.3.3 元素化学状态分析第25-26页
        2.3.4 电极极化行为分析第26页
        2.3.5 循环伏安分析第26页
        2.3.6 交流阻抗测试第26-27页
        2.3.7 充放电测试第27页
        2.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第3章 LiCu 合金薄膜的电沉积工艺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8-45页
    3.1 离子液体的选择第28-29页
    3.2 四氟硼酸体系电沉积 LiCu 合金薄膜第29-34页
        3.2.1 电沉积 LiCu 合金的电化学行为第29-30页
        3.2.2 LiCu 合金薄膜的组成及各元素的化学状态第30-33页
        3.2.3 LiCu 合金薄膜的循环稳定性第33-34页
    3.3 双三氟甲磺酰亚胺体系电沉积 LiCu 合金薄膜第34-44页
        3.3.1 电沉积 LiCu 合金的电化学行为第34-36页
        3.3.2 主盐浓度对 LiCu 合金薄膜性能的影响第36-42页
        3.3.3 LiCu 合金薄膜的组成及各元素的化学状态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LiCu 合金薄膜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第45-67页
    4.1 LiCu 合金薄膜电极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相容性第45-58页
        4.1.1 LiCu 合金薄膜电极与 LiCoO_2的相容性第45-50页
        4.1.2 LiCu 合金薄膜电极与 LiFePO_4的相容性第50-54页
        4.1.3 LiCu 合金薄膜电极与 Li(NiCoMn)O_2的相容性第54-58页
    4.2 LiCu 合金薄膜电极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第58-60页
    4.3 LiCu 合金薄膜电极在锂电池中的作用机制第60-65页
        4.3.1 LiCu 合金薄膜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60-63页
        4.3.2 LiCu 合金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3-65页
        4.3.3 LiCu 合金薄膜电极在锂电池中的作用机制第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负载铁镍氧化物及检测苯酚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粒子/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