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国内商业银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9-15页 |
1.2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 第15页 |
1.2.2 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状况很低 | 第15页 |
1.2.3 商业银行缺乏对其自身的管控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及理财产品种类特点和风险概念 | 第17-25页 |
2.1 商业银行的基本定义 | 第17-18页 |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 第18-21页 |
2.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定义 | 第18页 |
2.2.2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2.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 个人理财产品币种上的分类 | 第21-22页 |
2.3.1 外汇理财产品 | 第21-22页 |
2.3.2 人民币理财产品 | 第22页 |
2.4 个人理财产品产品上的分类 | 第22-25页 |
2.4.1 货币型理财产品 | 第22页 |
2.4.2 债券型理财产品 | 第22-23页 |
2.4.3 贷款类银行信托理财产品 | 第23-24页 |
2.4.4 结构性理财产品 | 第24-25页 |
第3章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述 | 第25-33页 |
3.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3.2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 | 第26-28页 |
3.3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3.3.1 新型的客户结构变动 | 第28页 |
3.3.2 与机构银行业的界限划分不清 | 第28-29页 |
3.3.3 个人理财业务的信息时代到来 | 第29页 |
3.3.4 更加关注在岸理财产品的发展 | 第29页 |
3.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5.1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 第30-31页 |
3.5.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 | 第33-39页 |
4.1 产品结构的问题 | 第33-34页 |
4.1.1 理财产品守旧单一 | 第33页 |
4.1.2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经济体制 | 第33-34页 |
4.1.3 理财产品种类太少,各种产品之间趋同化明显 | 第34页 |
4.2 风险控制和信用问题 | 第34-37页 |
4.2.1 风险控制没被重视问题 | 第35-36页 |
4.2.2 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4.3 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3.1 缺乏高素质理财人员 | 第37页 |
4.3.2 缺乏职业操守 | 第37-38页 |
4.3.3 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还不完善 | 第38-3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策略 | 第39-52页 |
5.1 产品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5.1.1 政策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5.1.2 建立充满活力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 | 第40-41页 |
5.1.3 产品的创新与多样化分析 | 第41-42页 |
5.2 风险控制 | 第42-46页 |
5.2.1 信息披露的完善 | 第43页 |
5.2.2 信用风险的控制 | 第43-45页 |
5.2.3 操作风险的控制 | 第45-46页 |
5.3 人员管理 | 第46-47页 |
5.3.1 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 第46页 |
5.3.2 理财团队能力建设 | 第46页 |
5.3.3 制订理财人员手册 | 第46-47页 |
5.3.4 成立理财人员专管协会 | 第47页 |
5.3.5 专业道德规范 | 第47页 |
5.4 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对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 第47-50页 |
5.4.1 第三方支付平台简介 | 第47-49页 |
5.4.2 对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策略 | 第49-50页 |
5.5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