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创新点与切入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住房融资相关范畴的内涵界定与特征描述 | 第19页 |
一、住房融资相关范畴的内涵界定 | 第19页 |
二、住房融资的特征描述 | 第19页 |
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五节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概述 | 第25-28页 |
一、美国 | 第25-26页 |
二、德国 | 第26页 |
三、法国 | 第26-27页 |
四、日本 | 第27页 |
五、新加坡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 第28-32页 |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PPP模式 | 第28-29页 |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托投资基金模式 | 第29-30页 |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证券化模式 | 第30-31页 |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租赁模式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7页 |
一、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相关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二、政府单一投资过渡为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33-34页 |
三、推进积极、灵活的公共住房金融、财政政策 | 第34-37页 |
第四章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与缺陷 | 第37-49页 |
第一节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展与成效 | 第37-41页 |
一、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 | 第37-39页 |
二、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成效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 第41-44页 |
一、“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 | 第41-42页 |
二、公私合作型(PPP)融资模式 | 第42-43页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融资模式 | 第43页 |
四、融资租赁模式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的缺陷 | 第44-49页 |
一、融资模式单一 | 第44-45页 |
二、缺乏相应的金融工具 | 第45页 |
三、融资效率低下 | 第45-46页 |
四、资金来源不稳定 | 第46-49页 |
第五章 中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的共性与差异 | 第49-53页 |
第一节 中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的共性 | 第49-51页 |
一、“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 | 第49-50页 |
二、公私合作的融资模式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中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的差异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 | 第53页 |
第二节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投入力度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中的资金协调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借鉴和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