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福建省县域单元海域承载力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0页
    1.3 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2 国内承载力研究进展第11-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海域承载力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第16-24页
    2.1 承载力概念的由来及演变第16-17页
    2.2 海域承载力概念、特征、内涵第17-18页
        2.2.1 海域承载力概念第17页
        2.2.2 海域承载力的内涵第17-18页
        2.2.3 海域承载力的特征第18页
    2.3 海域承载力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4 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19-24页
        2.4.1 自然条件第20页
        2.4.2 社会经济条件第20-24页
第3章 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4-34页
    3.1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24-29页
        3.1.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的指标体系第24-25页
        3.1.2 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5-27页
        3.1.3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7-28页
        3.1.4 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8-29页
    3.2 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29-34页
第4章 海域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第34-42页
    4.1 多重共线性分析第34页
    4.2 指标的赋权第34-38页
    4.3 空间状态模型第38-39页
    4.4 海域承载力的时段理想值确定第39-42页
        4.4.1 时段理想值的确定原则第39页
        4.4.2 时段理想值的确定方法第39-42页
第5章 福建省县域单元海域承载力实证分析第42-66页
    5.1 福建省海域开发与利用现状第42-45页
        5.1.1 海洋资源概述第42-44页
        5.1.2 海洋经济概况第44-45页
    5.2 福建省海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分析第45-66页
        5.2.1 指标间多重线性分析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8页
        5.2.2 指标因素权重的确定第48-51页
        5.2.3 海域承载力理想状态值确定及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51-53页
        5.2.4 海域承载状况的计算第53-56页
        5.2.5 福建省沿海县域单元海域承载力差异空间分析第56-61页
        5.2.6 提高海域承载力的对策第61-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6页
    6.2 研究不足第66-68页
附录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个人简历第78-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疗养性休闲服务干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福州市女性为例
下一篇:渔民转型参与海洋休闲渔业的态度研究--以惠州大亚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