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与渗透性 | 第10-12页 |
1.3 建筑防水材料 | 第12-18页 |
1.3.1 防水卷材 | 第13-15页 |
1.3.2 防水涂料 | 第15-16页 |
1.3.3 密封材料 | 第16-17页 |
1.3.4 刚性防水及堵漏材料 | 第17-18页 |
1.4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简介和特点 | 第20-21页 |
1.6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 | 第21-24页 |
1.7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研究意义及市场前景 | 第27页 |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1.9.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9.2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9-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2页 |
2.1.1 砂浆试块所用原材料 | 第29-30页 |
2.1.2 配制涂料所用原材料 | 第30-32页 |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2-33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2.3.1 实验方案 | 第33页 |
2.3.2 涂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2.4 涂料相关性能检测 | 第34-38页 |
2.4.1 抗渗性能的测试 | 第34-36页 |
2.4.2 涂层砂浆的抗压强度测试 | 第36页 |
2.4.3 涂料的抗压及抗折强度测试 | 第36页 |
2.4.4 涂料安定性的测试 | 第36-37页 |
2.4.5 凝结时间的测试 | 第37页 |
2.4.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页 |
2.4.7 SEM扫描分析 | 第37页 |
2.4.8 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第3章 涂料基本配方的确定 | 第38-46页 |
3.1 选择活性组分的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3.1.1 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3.1.2 凝土的化学成分 | 第39页 |
3.2 国内外成品分析 | 第39-43页 |
3.3 探索性实验 | 第43-45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及基本配方的确定 | 第45-46页 |
第4章 Ⅰ型涂料的配方优化 | 第46-65页 |
4.1 正交设计方案 | 第46-48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8页 |
4.3 实验数据的综合平衡分析 | 第48-53页 |
4.4 实验结果的DPS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4.5 影响涂料性能的单因素分析 | 第56-61页 |
4.5.1 活性组分B的优化 | 第56-57页 |
4.5.2 活性组分A的优化 | 第57-58页 |
4.5.3 灰砂比的选择 | 第58-60页 |
4.5.4 涂料用量对抗渗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 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61-63页 |
4.7 最优配方的确定 | 第63-64页 |
4.8 验证实验 | 第64-65页 |
第5章 Ⅱ型涂料的配方优化 | 第65-70页 |
5.1 均匀实验安排 | 第65-66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66-70页 |
第6章 涂料性能的检测 | 第70-75页 |
6.1 安定性 | 第70页 |
6.2 凝结时间 | 第70-71页 |
6.3 涂料净浆抗折强度检测 | 第71页 |
6.4 涂料净浆抗压强度检测 | 第71-72页 |
6.5 涂料防水性能检测 | 第72-75页 |
6.5.1 迎水面的抗渗性能 | 第72-73页 |
6.5.2 背水面的抗渗性能 | 第73页 |
6.5.3 涂层破坏后抗渗性能 | 第73-75页 |
第7章 微观表征及其机理探讨 | 第75-83页 |
7.1 不同养护时间下基体结晶情况的对比 | 第75-77页 |
7.2 Ⅰ型防水涂料与国外产品的对比 | 第77-79页 |
7.3 涂料作用机理探讨 | 第79-8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6页 |
8.1 结论 | 第83-84页 |
8.2 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