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1.1.1.1 国际背景: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0-12页 |
1.1.1.2 国内背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12-16页 |
1.1.1.3 区域背景: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16-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1.2.1 城市群(城市,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 第19页 |
1.2.2 城市森林 | 第19-20页 |
1.2.3 森林城市 | 第20-21页 |
1.2.4 森林城市群 | 第21-22页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1.3.1 林学相关理论 | 第22页 |
1.3.2 系统论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技术、方法 | 第23-24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3页 |
1.4.2 德尔菲法 | 第23页 |
1.4.3 层次分析法 | 第23-24页 |
1.4.4 可能满意度法 | 第2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29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6页 |
2.2 自然条件地理概况 | 第26-27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2.4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8-29页 |
3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54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9-30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29页 |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9-30页 |
3.1.2.1 科学性原则 | 第29页 |
3.1.2.2 系统性原则 | 第29页 |
3.1.2.3 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 第29-30页 |
3.1.2.4 独立性原则 | 第30页 |
3.1.2.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0页 |
3.2 筛选指标的依据及方法 | 第30-32页 |
3.2.1 筛选指标的依据 | 第30-31页 |
3.2.2 筛选指标的方法—德尔菲法 | 第31-32页 |
3.3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32-36页 |
3.3.1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32页 |
3.3.2 术语和定义 | 第32-33页 |
3.3.2.1 国家森林城市 | 第32页 |
3.3.2.2 城市森林 | 第32页 |
3.3.2.3 城区 | 第32页 |
3.3.2.4 区域 | 第32-33页 |
3.3.2.5 城市组团 | 第33页 |
3.3.2.6 单体城市 | 第33页 |
3.3.3 相关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3.4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评价的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6-54页 |
3.4.1 评价方法 | 第36-41页 |
3.4.1.1 德尔菲方法 | 第36-37页 |
3.4.1.2 层次分析法 | 第37-39页 |
3.4.1.3 可能满意度法 | 第39-40页 |
3.4.1.3 等级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41-54页 |
3.4.2.1 指标的权重处理(层次分析法) | 第41-43页 |
3.4.2.2 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可能满意度法) | 第43-54页 |
4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综合评价 | 第54页 |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6 结束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