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Windows下C/C++程序的静态分析技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软件逆向工程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软件逆向的基础第19-29页
    2.1 二进制可执行代码第19-20页
        2.1.1 分析二进制可执行代码的必要性第19页
        2.1.2 二进制对象文件格式第19-20页
    2.2 相关专业术语第20-24页
        2.2.1 反汇编第20-21页
        2.2.2 类布局和RTTI第21页
        2.2.3 虚函数和虚表第21-22页
        2.2.4 API第22页
        2.2.5 Windows消息机制第22-23页
        2.2.6 MSVC和GCC第23-24页
    2.3 在软件逆向工程中使用工具第24-29页
        2.3.1 在逆向工程中使用分析工具的必要性第24页
        2.3.2 常见软件逆向工具简介第24-25页
        2.3.3 Intel指令结构第25页
        2.3.4 反汇编器工作原理第25-27页
        2.3.5 利用静态工具进行分析第27-29页
第三章 静态逆向分析模型第29-33页
    3.1 使用IDA进行静态逆向分析的各个阶段第29页
    3.2 分析前处理第29-33页
        3.2.1 去除保护机制第29-31页
        3.2.2 分析程序中用到的函数第31页
        3.2.3 分析程序中的资源第31页
        3.2.4 分析入.函数第31-32页
        3.2.5 识别库函数第32-33页
第四章 C语言元素分析第33-43页
    4.1 识别变量第33-34页
        4.1.1 识别栈变量第33页
        4.1.2 识别堆变量第33页
        4.1.3 寄存器变量和临时变量第33-34页
        4.1.4 识别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第34页
    4.2 识别特殊类型第34-36页
        4.2.1 识别字符串第34-35页
        4.2.2 识别结构体第35-36页
    4.3 识别语句第36-39页
        4.3.1 识别表达式第36页
        4.3.2 识别循环语句第36-37页
        4.3.3 识别分支语句第37-39页
    4.4 识别用户函数第39-43页
        4.4.1 函数序言(prolog)和函数结语(epilog)第39-40页
        4.4.2 识别函数参数栈第40-41页
        4.4.3 识别函数栈变量第41页
        4.4.4 识别函数返回值类型第41-42页
        4.4.5 判定函数边界第42-43页
第五章 分析程序中的C++语言元素第43-59页
    5.1 识别new和delete操作符第43页
    5.2 识别类第43-51页
        5.2.1 编译器对类及类实例的处理行为第43-46页
        5.2.2 识别RTTI信息第46-47页
        5.2.3 识别不同类型的对象第47-48页
        5.2.4 识别类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第48-49页
        5.2.5 识别创建对象实例行为第49-50页
        5.2.6 识别类成员函数第50页
        5.2.7 重建类第50-51页
    5.3 识别异常处理第51-59页
        5.3.1 C++异常处理第51-52页
        5.3.2 32位程序SEH结构化异常处理第52-55页
        5.3.3 64位程序SEH结构化异常处理第55-59页
第六章 逆向模型的测试第59-67页
    6.1 使用代码分析工具辅助分析第59-60页
    6.2 使用该模型分析C++程序实例第60-67页
        6.2.1 实施逆向模型操作流程第60-65页
        6.2.2 重建开发文档第65-6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67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77页
    1.基本情况第75页
    2.教育背景第75页
    3.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FID互认证协议的设计及安全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Relay的高密度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