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概念界定 | 第13-22页 |
(一)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概念 | 第13-17页 |
(二)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内涵 | 第17-22页 |
二、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一)人权保障 | 第22-23页 |
(二)程序正义 | 第23-25页 |
(三)程序性制裁 | 第25-27页 |
三、英美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 | 第27-33页 |
(一)美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 | 第27-30页 |
(二)英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 | 第30-33页 |
四、我国构建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的理由 | 第33-44页 |
(一)文化背景方面 | 第33-35页 |
(二)司法环境方面 | 第35-39页 |
(三)规范基础方面 | 第39-42页 |
(四)辩护律师方面 | 第42-44页 |
五、我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的建构 | 第44-52页 |
(一)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评判标准 | 第44-47页 |
(二)死刑案件无效辩护的审查之诉 | 第47-49页 |
(三)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