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刺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ER、PR表达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中英文缩写对照第9-10页
前言第10-11页
1.材料与方法第11-12页
    1.1 实验动物第11页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11页
    1.3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第11页
    1.4 检验造模情况第11页
    1.5 治疗方法第11-12页
    1.6 观察指标第12页
    1.7 ER、PR评定标准第12页
    1.8 统计学方法第12页
2.结果第12-16页
    2.1 各组大鼠死亡时间、数量和一般情况说明第12-13页
    2.2 各组大鼠治疗结束后乳腺肿瘤平均数目和平均体积比较第13页
    2.3 各组大鼠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浓度比较第13-14页
    2.4 各组大鼠肿瘤组织病理学表现第14页
    2.5 各组大鼠治疗后第 2、3 对乳腺组织ER、PR的表达第14-16页
        2.5.1 各组大鼠治疗后ER阳性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比较第14-15页
        2.5.2 各组大鼠治疗后PR阳性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比较第15-16页
讨论第16-21页
    1.针刺在防治乳腺癌中的应用和对ER、PR表达的研究第16-17页
    2.经络辨证指导下的针灸处方第17-18页
    3.DMBA与乳腺癌动物模型相关研究第18-19页
    4.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9-21页
结论第21-22页
问题和展望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6页
文献综述第26-35页
    1.资料与方法第26-27页
        1.1 文献查找第26页
        1.2 纳入标准第26页
        1.3 结果第26-27页
    2.针刺防治乳腺癌的研究回顾第27-31页
        2.1 针刺方法的分析第27页
        2.2 使用穴位分析第27-28页
        2.3 针灸疗法防治乳腺癌的效应机制分析第28-31页
            2.3.1 分子水平第30页
            2.3.2 细胞水平第30页
            2.3.3 基因水平第30页
            2.3.4 其他第30-31页
                2.3.4.1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第30-31页
                2.3.4.2 刺激方式第31页
    3.总结与展望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核感染相关microRNA筛选及靶位基因预测分析
下一篇:α-手性炔丙胺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及手性2,4-二取代氮杂环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