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第2章 慈善及其社会功能 | 第12-22页 |
2.1 慈善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 慈善的特点 | 第13-17页 |
2.2.1 自愿性 | 第13-15页 |
2.2.2 无偿性 | 第15页 |
2.2.3 社会性 | 第15-17页 |
2.3 慈善的社会功能 | 第17-22页 |
2.3.1 促进社会和谐 | 第17-19页 |
2.3.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第19-20页 |
2.3.3 建设社会新风 | 第20-22页 |
第3章 慈善在当代中国扶贫工作中的意义 | 第22-39页 |
3.1 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22-27页 |
3.1.1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 第22-24页 |
3.1.2 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同富裕对扶贫工作的探索 | 第24-25页 |
3.1.3 习近平治国理政下对扶贫工作的探索与取得的成就 | 第25-27页 |
3.2 当代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及其艰巨性 | 第27-31页 |
3.2.1 中国国情特点下的扶贫工作 | 第27-28页 |
3.2.2 全面建成小康须做好扶贫工作 | 第28-30页 |
3.2.3 扶贫任务在当代中国的艰巨性 | 第30-31页 |
3.3 发挥慈善的社会功能,大力推进扶贫工作 | 第31-39页 |
3.3.1 当代中国慈善扶贫工作的现状 | 第31-33页 |
3.3.2 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与个人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 第33-37页 |
3.3.3 慈善扶贫工作需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借鉴国外经验 | 第37-39页 |
第4章 慈善扶贫功能的实现途径 | 第39-47页 |
4.1 推动慈善伦理观念的变革,增强公民慈善扶贫责任感 | 第39-42页 |
4.1.1 变革传统慈善观念,建立陌生人慈善伦理 | 第39-40页 |
4.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慈善扶贫理念 | 第40-41页 |
4.1.3 拓宽慈善扶贫形式,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 第41-42页 |
4.2 完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慈善扶贫 | 第42-44页 |
4.2.1 以慈善法规范慈善扶贫实践 | 第42-43页 |
4.2.2 将企业慈善纳入扶贫体制 | 第43-44页 |
4.3 运用网络技术,为慈善扶贫提供平台 | 第44-47页 |
4.3.1 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慈善扶贫的效率 | 第44-45页 |
4.3.2 使用互联网技术完善慈善扶贫监督反馈机制,保障慈善扶贫的透明性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