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9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浅层土壤氡浓度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 1.2.2 浅层土壤氡浓度测量仪器 | 第15页 |
| 1.2.3 浅层土壤氡浓度测量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 1.2.4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量方法 | 第16页 |
| 1.2.5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量仪器 | 第16-17页 |
| 1.2.6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量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 第2章 静电收集法测量氡浓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 2.1 静电收集法测量氡浓度的原理 | 第19-23页 |
| 2.1.1 静电收集法测量氡浓度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2.1.2 迭代修正因子? 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2.1.3 转换因子K的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 2.2 实验装置的延迟效应 | 第23-24页 |
| 2.3 PIPS探测器α能谱峰的温度效应 | 第24-25页 |
| 2.4 静电收集法温湿度自动补偿理论 | 第25-26页 |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双源法快速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实验装置的理论模型 | 第27-35页 |
| 3.1 浅层土壤氡浓度快速测量的原理 | 第27-29页 |
| 3.2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快速测量的原理 | 第29-32页 |
| 3.3 土壤潜势氡浓度的快速测量原理 | 第32-34页 |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双源法快速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实验装置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35-43页 |
| 4.1 采样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 第36-37页 |
| 4.1.1 浅层土壤氡浓度采样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 第36-37页 |
| 4.1.2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集氡罩的设计和制作 | 第37页 |
| 4.2 测量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 第37-39页 |
| 4.2.1 测量室 | 第38页 |
| 4.2.2 电子线路部分 | 第38-39页 |
| 4.3 实验装置软件的设计 | 第39-42页 |
| 4.3.1 总体设计思想 | 第39-40页 |
| 4.3.2 氡浓度测量的软件设计 | 第40页 |
| 4.3.3 氡析出率测量的软件设计 | 第40-41页 |
| 4.3.4 双源法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的软件设计 | 第41-42页 |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双源法快速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实验装置的实验验证与现场测量 | 第43-69页 |
| 5.1 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 | 第43-49页 |
| 5.1.1 温湿度相同,浓度不同条件下的实验 | 第44-47页 |
| 5.1.2 温度和浓度相同,湿度不同条件下的实验 | 第47-49页 |
| 5.2 浅层土壤氡浓度快速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49-58页 |
| 5.2.1 采样装置 220Rn的甄别实验 | 第50-51页 |
| 5.2.2 实验室验证 | 第51-56页 |
| 5.2.3 现场实验验证 | 第56-58页 |
| 5.3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快速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58-66页 |
| 5.3.1 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58-60页 |
| 5.3.2 实验室验证 | 第60-65页 |
| 5.3.3 现场实验 | 第65-66页 |
| 5.4 土壤潜势氡浓度的测量实验 | 第66-68页 |
| 5.4.1 直接测量实验 | 第66-67页 |
| 5.4.2 双源法测量实验 | 第67-68页 |
| 5.5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总结 | 第69页 |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