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动与静在哲学中的意义 | 第8-10页 |
(一)本体论中以静为本的观点 | 第8页 |
(二)本体论中以动为本的观点 | 第8-9页 |
(三)动与静的循环交替与辩证关系 | 第9-10页 |
二、蒙克与勃克林作品中的“动”“静”解读 | 第10-22页 |
(一)动荡的生命——《呐喊》 | 第10-14页 |
1.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 | 第10-11页 |
2.《呐喊》中“动”的表现 | 第11-13页 |
3. 蒙克作品中的动中之静 | 第13-14页 |
(二)静谧的死亡——《死亡之岛》 | 第14-17页 |
1. 勃克林的生平 | 第15页 |
2.《死亡之岛》中“静”的表现 | 第15-16页 |
3. 勃克林作品中静中之动 | 第16-17页 |
(三)蒙克与勃克林作品意境比较 | 第17-22页 |
1. 外在的画面形态 | 第17-18页 |
2. 内在的精神指向 | 第18-22页 |
三、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对当代绘画作品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 第22-25页 |
(一)对当代绘画作品的影响 | 第22-24页 |
1. 吴冠中油画作品《树》 | 第22-23页 |
2. 张晓刚系列作品“大家庭” | 第23-2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后记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