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OFDM 技术基本原理 | 第11-24页 |
·OFDM 系统基本原理 | 第11-22页 |
·OFDM 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 第12-16页 |
·OFDM 信号的产生 | 第16-18页 |
·OFDM 信号的实现 | 第18-20页 |
·OFDM 信号加循环前缀 | 第20页 |
·OFDM 信号加窗技术 | 第20-22页 |
·OFDM 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参数设计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OFDM 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 | 第24-36页 |
·峰均比过高产生的原因 | 第24页 |
·峰均功率比的定义 | 第24-26页 |
·放大器的非线性对OFDM 系统峰均比的影响 | 第26-27页 |
·OFDM 系统峰均比的概率分布 | 第27-28页 |
·降低峰均比的方法介绍 | 第28-35页 |
·限幅类技术 | 第28-33页 |
·编码类技术 | 第33-34页 |
·概率类技术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OFDM 系统中子载波预留算法研究 | 第36-59页 |
·传统的子载波预留算法 | 第36-44页 |
·基本原理 | 第36-40页 |
·算法描述 | 第40-42页 |
·仿真结果 | 第42-44页 |
·基于SCR 的子载波预留算法 | 第44-51页 |
·SCR 算法的基本结构 | 第44-46页 |
·SCR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 第46-47页 |
·SCR 算法的性能仿真 | 第47-51页 |
·基于 DFT 循环移位性质和线性性质的 TR 方案 | 第51-58页 |
·构造削峰信号 | 第51-53页 |
·对OFDM 符号进行削峰并传输 | 第53页 |
·算法步骤 | 第53-54页 |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54页 |
·性能仿真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