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2.1 种子微形态及种皮粘液对种子散播的影响 | 第11页 |
2.2 种子休眠 | 第11-12页 |
2.3 种子对温度、水分的萌发响应 | 第12-14页 |
2.3.1 种子对温度的萌发响应 | 第12-13页 |
2.3.2 种子对水分的萌发响应 | 第13-14页 |
2.4 骆驼蓬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3 研究内容、目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多裂骆驼蓬种皮纹饰和粘液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对种子扩散和萌发的影响 | 第16-25页 |
1 方法 | 第16-19页 |
1.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种皮纹饰和粘液质形态观察 | 第17页 |
1.3.2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种子吸水-脱水的影响 | 第17页 |
1.3.3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土壤粘附力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4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种子漂浮的影响 | 第18页 |
1.3.5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8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2 结果 | 第19-22页 |
2.1 种皮纹饰和粘液质形态观察 | 第19页 |
2.2 饰和粘液对种子吸水/脱水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土壤粘附力的影响 | 第20页 |
2.4 种皮纹饰和粘液对种子漂浮的影响 | 第20-22页 |
2.5 种皮纹饰和粘液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3 讨论 | 第22-25页 |
3.1 多裂骆驼蓬粘液质种皮特征及吸水前后的形态变化 | 第22-23页 |
3.2 多裂骆驼蓬种皮纹饰和粘液的生态学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同储藏方式和储藏时间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1.1 种子的采集与储藏 | 第25页 |
1.2 种子萌发实验 | 第25-26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1 室温储藏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8页 |
2.2 4 ℃低温冷藏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页 |
2.3 野外埋藏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3.1 不同储藏方式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多裂骆驼蓬对种子萌发时机的调控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 PEG-6000 模拟干旱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1.3 测定指标 | 第32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2.1 不同温度下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 不同温度下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多裂骆驼蓬种子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不同温度下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多裂骆驼蓬幼根生长的影响 | 第34页 |
2.4 不同温度下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多裂骆驼蓬种子恢复萌发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3.1 温度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5页 |
3.2 水分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对多裂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6页 |
3.4 温度和水分胁迫对种子恢复萌发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37-38页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