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3.1 煤中灰分及其脱灰处理 | 第11-13页 |
1.3.2 O_2/H_2O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台简介及样品制备 | 第17-28页 |
2.0 引言 | 第17页 |
2.1 高温沉降炉(HDTF)介绍 | 第17-20页 |
2.2 脱灰煤的制备 | 第20-22页 |
2.3 煤焦的制取 | 第22-24页 |
2.4 煤焦的孔隙结构特征 | 第24-27页 |
2.4.1 孔隙结构特征与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2.4.2 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分布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准东原煤与脱灰煤O_2/H_2O燃烧特性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燃烧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3.2.1 燃烧实验 | 第28-29页 |
3.2.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6页 |
3.3.1 O_2/H_2O与O_2/N_2燃烧特性 | 第31-33页 |
3.3.2 氧、水蒸气对原煤与脱灰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温度对O_2/H_2O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H_2O对燃烧过程中焦炭结构及动力学的影响 | 第37-5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原煤与脱灰煤表面C、H、O元素赋存形态 | 第37-41页 |
4.2.1 XPS分析测试 | 第38-39页 |
4.2.2 原煤与脱灰煤O_2/H_2O燃烧表面官能团变化 | 第39-41页 |
4.3 原煤与脱灰煤焦炭结构Raman分析 | 第41-45页 |
4.3.1 Raman分析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4.3.2 Raman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4.4 原煤、脱灰煤氧水蒸气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45-55页 |
4.4.1 基于效率因子的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宏观模型 | 第46-50页 |
4.4.2 动力学参数的拟合计算结果 | 第50-53页 |
4.4.3 H_2O对燃烧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