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10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6-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单向充电模式下电动汽车调度策略研究 | 第14-30页 |
2.1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 | 第14页 |
2.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电动汽车动态行为模拟 | 第14-17页 |
2.3 单向充电模式下电动汽车调度策略研究 | 第17-27页 |
2.3.1 目标函数 | 第18-19页 |
2.3.2 约束条件 | 第19-20页 |
2.3.3 演化膜优化算法 | 第20-22页 |
2.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2.3.5 调度充电策略的优越性分析 | 第24-27页 |
2.4 小结 | 第27-30页 |
第三章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调度策略研究 | 第30-42页 |
3.1 以平抑电网负荷波动为目的的电动汽车调度策略 | 第30-37页 |
3.1.1 目标函数 | 第31页 |
3.1.2 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3.1.3 计算流程 | 第32-33页 |
3.1.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3.2 计及充电站和电动汽车用户综合收益的电动汽车调度策略 | 第37-40页 |
3.2.1 目标函数 | 第37-38页 |
3.2.2 约束条件 | 第38-39页 |
3.2.3 算例分析 | 第39-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V2G模式下计及多方利益的电动汽车协同调度策略研究 | 第42-52页 |
4.1 目标函数 | 第42-44页 |
4.2 约束条件 | 第44-45页 |
4.3 多目标优化膜计算 | 第45-50页 |
4.3.1 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45-46页 |
4.3.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46-47页 |
4.3.3 多目标优化膜计算 | 第47-49页 |
4.3.4 最优解的选取原则 | 第49-5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