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6页
        1.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第16页
        1.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第16页
    1.4 文献综述第16-20页
        1.4.1 关于合作社资金缺乏与金融支持必要性的研究第16-17页
        1.4.2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研究第17-18页
        1.4.3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不足成因的研究第18-19页
        1.4.4 关于合作社发展中政府作用及金融支持对策的研究第19-20页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22页
        1.5.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5.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7 论文的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第24-34页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金融需求现状第24-27页
        2.1.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第24-26页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需求状况第26-27页
    2.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第27-30页
        2.2.1 金融供给主体第27-29页
        2.2.2 合作社金融供给状况第29-30页
    2.3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状况第30-31页
        2.3.1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第30-31页
        2.3.2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状况第31页
    2.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2.4.1 合作社贷款渠道单一,获取贷款难度高第31-32页
        2.4.2 合作社融资利率居高不下、缺乏效率第32页
        2.4.3 合作社获取的贷款期限不合理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不足的经济学分析第34-45页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机制分析第34-36页
        3.1.1 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风险决定了金融机构向其贷款的高风险性第34页
        3.1.2 合作社的特殊制度安排使其缺乏抵押品限制了其外部融资能力第34-36页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交易成本分析第36-37页
        3.2.1 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分析第36页
        3.2.2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供求失衡第36-37页
    3.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第37-40页
        3.3.1 信用环境第37-38页
        3.3.2 法制环境第38-39页
        3.3.3 制度保障第39-40页
    3.4 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模型分析第40-44页
        3.4.1 合作社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比较分析第40-41页
        3.4.2 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博弈分析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资金获得的实证分析第45-58页
    4.1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资金获得的影响因素第45-48页
        4.1.1 合作社经营能力因素第46页
        4.1.2 合作社发展规范程度因素第46页
        4.1.3 合作社与银行的关系因素第46-47页
        4.1.4 合作社管理者特征因素第47页
        4.1.5 其他支持因素第47-48页
    4.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第48-50页
        4.2.1 数据来源第48页
        4.2.2 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8-50页
    4.3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第50-56页
        4.3.1 模型方法第50-52页
        4.3.2 变量与预期结果第52-53页
        4.3.3 模型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模式第58-66页
    5.1 直接支持模式第58-59页
        5.1.1 合作社直接贷款模式第58-59页
        5.1.2 合作社媒介模式第59页
    5.2 风险分散模式第59-62页
        5.2.1 产业链贷款模式第59-60页
        5.2.2 增信融资服务模式第60-61页
        5.2.3 农业保险支持模式第61-62页
    5.3 抵押替代模式第62-65页
        5.3.1 担保模式第62-64页
        5.3.2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外经验借鉴第66-75页
    6.1 国外经验第66-72页
        6.1.1 美国第66-68页
        6.1.2 德国第68页
        6.1.3 日本第68-69页
        6.1.4 印度第69-71页
        6.1.5 澳大利亚第71-72页
    6.2 主要启示第72-74页
        6.2.1 协调金融供给主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职能第72-73页
        6.2.2 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政策环境第73-74页
        6.2.3 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中的作用第74页
    6.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理论框架设计第75-85页
    7.1 金融机制创新第75-78页
        7.1.1 基本假设第75-76页
        7.1.2 模型构建第76页
        7.1.3 分析与讨论第76-78页
    7.2 金融产品创新第78-82页
        7.2.1 拓展农村信贷抵押品第78-80页
        7.2.2 开发基于“硬信息”的信用评分技术第80-81页
        7.2.3 发展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信贷第81-82页
    7.3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第82-83页
        7.3.1 信用环境第82-83页
        7.3.2 法制环境第83页
        7.3.3 制度保障第83页
    7.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85-87页
    8.1 主要结论第85页
    8.2 研究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附录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作者简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重网络中考虑能力有限的个体的合作演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开源平台的高校主数据管理平台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