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经气化学说解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探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研究概况 | 第12页 |
一、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的概况 | 第12-20页 |
(一)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的历史状况 | 第12-17页 |
1.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治 | 第14-15页 |
3.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 | 第15-17页 |
(二)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的现状 | 第17-20页 |
1.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 | 第18页 |
3.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治及疗法 | 第18-20页 |
4. 展望 | 第20页 |
二、以六经气化理论阐释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第20-44页 |
(一) 以开阖枢理论阐释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第20-31页 |
1. 开阖枢理论 | 第20-28页 |
(1) 开阖枢理论的内容 | 第20-21页 |
(2) 开阖枢的生理 | 第21-24页 |
(3) 开阖枢的病理 | 第24-27页 |
(4) 阴阳开阖枢的关系 | 第27-28页 |
2. 开阖枢理论应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第28-31页 |
(1) 阴开与阳开 | 第28-29页 |
(2) 阴阖与阳阖 | 第29页 |
(3) 阴枢与阳枢 | 第29-31页 |
(二) 以标本中气理论阐释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第31-44页 |
1.标本中气理论 | 第31-39页 |
(1) 标本中气理论的内容 | 第31页 |
(2) 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 | 第31-32页 |
(3) 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 | 第32-34页 |
(4) 标本中气从化的本质 | 第34-35页 |
(5) 影响标本中气从化的因素 | 第35-37页 |
(6) 六经的合病并病 | 第37-38页 |
(7) 标本中气的治则 | 第38-39页 |
2. 标本中气理论应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第39-44页 |
(1) 少阳、太阴从本 | 第39-40页 |
(2)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 第40-42页 |
(3) 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 第42-44页 |
三、以六经气化理论指导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 | 第44-49页 |
(一) 病案举例及分析 | 第44-48页 |
1. 厥阴从中化——少阳热证 | 第44-45页 |
2. 厥阴从标化——阴寒证 | 第45-46页 |
3. 厥阴从本化——阳热风动证 | 第46-47页 |
4. 少阳从本化——少阳热证 | 第47-48页 |
(二) 方剂的运用 | 第48-49页 |
1. 四逆散的运用 | 第48页 |
2. 旋覆代赭汤的运用 | 第48页 |
3. 茵陈蒿汤的运用 | 第48-49页 |
4. 桃核承气汤的运用 | 第49页 |
四、本文文献资料的检索及整理 | 第49-52页 |
(一)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文献的检索及整理 | 第49-50页 |
1. 电子检索及整理 | 第49页 |
2. 手工检索及整理 | 第49-50页 |
(二) 六经气化研究文献的检索及整理 | 第50-52页 |
1. 电子检索及整理 | 第50-51页 |
2. 手工检索及整理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