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言 | 第13-16页 |
一、商品化人格权的认定 | 第16-30页 |
(一) 商品化人格权的概念 | 第16-19页 |
1、人格要素的商品化与商品化人格权概念的提出 | 第16-17页 |
2、商品化人格权的定义 | 第17-19页 |
(二) 商品化人格权的主体与范围 | 第19-28页 |
1、商品化人格权的主体 | 第19-24页 |
2、商品化人格权的范围 | 第24-28页 |
(三) 商品化人格权的产生方式和类型划分 | 第28-29页 |
(四) 商品化人格权的认定效力 | 第29-30页 |
二、商品化人格权的理论价值 | 第30-34页 |
(一) 拷问传统民事权利的分类方法 | 第30-31页 |
(二) 推动人格权概念的新发展 | 第31-34页 |
1、突破了人格权专属性的界限 | 第31-32页 |
2、赋予人格权新的权能 | 第32页 |
3、为人格权侵权提供新的救济方式 | 第32-34页 |
三、商品化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性质与归属 | 第34-42页 |
(一) 商品化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性质 | 第34-37页 |
1、财产利益对精神利益的依附性 | 第34-36页 |
2、财产利益属于人格权的衍生利益而非固有利益 | 第36-37页 |
(二) 商品化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归属及其正当化基础 | 第37-42页 |
1、劳动产权理论 | 第37-38页 |
2、经济分析理论 | 第38-39页 |
3、激励理论 | 第39页 |
4、商品化人格权财产性利益的真正权源——人格自由 | 第39-42页 |
四、商品化人格权的保护 | 第42-61页 |
(一) 商品化人格权中精神利益的保护 | 第43-47页 |
1、精神损害的认定 | 第43-45页 |
2、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 第45-47页 |
(二) 商品化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保护 | 第47-54页 |
1、经济损失的确定 | 第47-49页 |
2、经济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 第49-54页 |
(三) 我国商品化人格权保护的当下应对与未来展望 | 第54-61页 |
1、现有制度对商品化人格权的保护 | 第54-58页 |
2、商品化人格权侵权救济方式的未来构想 | 第58-61页 |
五、人格要素商品化立法模式与中国商品化人格权立法 | 第61-70页 |
(一) 人格要素商品化立法的理论模式 | 第61-64页 |
1、人格要素商品化立法的一元模式 | 第61-62页 |
2、人格要素商品化立法的二元模式 | 第62-64页 |
(二) “改良”抑或“革命”?——我国商品化人格权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