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托辊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钢制托辊 | 第11-12页 |
1.2.2 陶瓷托辊 | 第12页 |
1.2.3 塑料托辊 | 第12-13页 |
1.3 复合材料托辊 | 第13页 |
1.4 聚酰胺6的增韧方法 | 第13-16页 |
1.4.1 弹性体增韧PA6 | 第14-15页 |
1.4.2 刚性非弹性体增韧PA6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1.5.2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5.3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废旧胶粉增韧PA6 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8-3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18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2.2.3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19-21页 |
2.3.1 拉伸强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2 缺口冲击强度的测定 | 第20页 |
2.3.3 弯曲强度的测试 | 第20页 |
2.3.4 熔融指数的测定 | 第20页 |
2.3.5 DSC的测试 | 第20页 |
2.3.6 结晶度的测试 | 第20页 |
2.3.7 TGA的测试 | 第20页 |
2.3.8 SEM的测试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1-35页 |
2.4.1 废旧胶粉含量和目数对PA6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1-25页 |
2.4.2 废旧胶粉含量和目数对PA6 复合材料熔融指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3 DSC分析 | 第26-31页 |
2.4.4 TGA分析 | 第31-34页 |
2.4.5 SEM分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废旧胶粉/POE-g-MAH增韧PA6 的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38-39页 |
3.2.4 POE-g-MAH/废旧胶粉性能表征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3.3.1 不同质量比例的废旧胶粉/POE-g-MA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 | 第39-41页 |
3.3.2 复合增韧剂含量对PA6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复合增韧剂含量对PA6 复合材料熔融指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DSC分析 | 第44-46页 |
3.3.5 XRD分析 | 第46-47页 |
3.3.6 TGA分析 | 第47-49页 |
3.3.7 SEM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废旧胶粉/POE-g-MAH增韧PA6 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3 样品制备 | 第51页 |
4.2.4 性能表征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复合增韧剂含量对PA6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2 复合增韧剂的含量对PA6 复合材料熔融指数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3 DSC分析 | 第55-57页 |
4.3.4 TGA分析 | 第57-58页 |
4.3.5 SEM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结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