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空气中低浓度烷烃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空气中低浓度烷烃的来源与危害第13页
    1.2 空气中低浓度烷烃的处理方法第13-17页
        1.2.1 物理法第13-16页
        1.2.2 化学法第16-17页
    1.3 吸附理论与工艺第17-20页
        1.3.1 吸附作用过程第17页
        1.3.2 吸附剂第17-19页
        1.3.3 吸附装置第19-20页
    1.4 微纤复合材料第20-24页
        1.4.1 微纤复合分子筛膜材料第21-23页
        1.4.2 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第23-24页
    1.5 固定床吸附动力学第24-28页
        1.5.1 传统颗粒固定床第24-26页
        1.5.2 结构化固定床第26-28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8-31页
        1.6.1 研究意义第28页
        1.6.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6.3 创新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9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1-32页
        2.1.1 实验原料第31-32页
        2.1.2 实验仪器第32页
    2.2 实验装置与流程第32-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39页
        2.3.1 微纤复合分子筛膜材料的制备第34-36页
        2.3.2 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6-37页
        2.3.3 表征与分析方法第37-38页
        2.3.4 颗粒吸附剂和微纤复合材料吸附性能评价第38-39页
第三章 乙烷在5A分子筛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39-57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5A分子筛和微纤复合5A分子筛膜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39-44页
        3.2.1 微纤复合5A分子筛膜材料的制备工艺第39-40页
        3.2.2 5A分子筛和微纤复合5A分子筛膜材料的表征分析第40-44页
    3.3 乙烷在5A分子筛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44-48页
        3.3.1 不同体积流率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44-45页
        3.3.2 不同床层高度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45-46页
        3.3.3 不同床层结构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46-48页
    3.4 数学模型第48-55页
        3.4.1 无效层厚度第48-50页
        3.4.2 Yoon-Nelson模型第50-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乙烷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57-72页
    4.1 前言第57页
    4.2 活性炭和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57-61页
        4.2.1 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第57页
        4.2.2 活性炭和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第57-61页
    4.3 乙烷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61-65页
        4.3.1 不同体积流率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61-62页
        4.3.2 不同床层高度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62-63页
        4.3.3 不同床层结构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63-65页
    4.4 数学模型第65-69页
        4.4.1 无效层厚度第65-66页
        4.4.2 Yoon-Nelson模型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五章 甲烷和乙烷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72-83页
    5.1 前言第72页
    5.2 甲烷和乙烷双组份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第72-76页
        5.2.1 不同体积流率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72-73页
        5.2.2 不同床层高度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73-74页
        5.2.3 不同床层结构对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第74-76页
    5.3 数学模型第76-81页
        5.3.1 无效层厚度第76-78页
        5.3.2 Yoon-Nelson模型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件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循毒蛇伤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血清MMP-9、sICAM-1水平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AUD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