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手性联苯酚类In-MOF的设计、组装与性能研究

附件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40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第9-18页
        1.2.1 用非手性有机配体构筑手性MOFs第10-12页
        1.2.2 用手性有机配体构筑手性MOFs第12-16页
        1.2.3 通过后修饰方式构筑手性MOFs第16-18页
    1.3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第18-36页
        1.3.1 多相不对称催化第19-29页
        1.3.2 手性识别和分离第29-35页
        1.3.3 手性荧光传感第35-36页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工作进展第36-40页
        1.4.1 选题背景第36-38页
        1.4.2 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进展第38-40页
第二章 手性的I n-MOF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的合成以及常规表征第40-53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7页
        2.2.1 实验使用的试剂,测试的仪器以及测试的条件第40-42页
        2.2.2 手性配体(R)-H4L、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多孔材料(R)-In-MOF制备第42-47页
            2.2.2.1 手性配体(R)-H4L的制备第42-47页
            2.2.2.2 金属有机晶态框架多孔材料(R)-In-MOF的制备第47页
    2.3 手性的In-MOF的制备以及其常规的谱学表征第47-52页
        2.3.1 手性的金属-有机晶态框架多孔材料(R)-In-MOF的晶体结构第48-49页
        2.3.2 手性的金属有晶态框架多孔材料(R)-In-MOF的谱学表征第49-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手性的金属有机晶态框架多孔材料IN-MOF的性能研究第53-68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58页
        3.2.1 实验使用的试剂,测试的仪器以及测试的条件第54页
        3.2.2 底物芳香类亚砜的制备第54-55页
        3.2.3 (R)-In-MOF的稳定性实验第55页
        3.2.4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的手性识别和分离实验第55-57页
            3.2.4.1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的手性识别和分离实验第55-56页
            3.2.4.2 手性的金属有机晶态框架多孔材料(R)-In-MOF的回收循环使用实验第56页
            3.2.4.3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的放大量手性识别和分离第56-57页
        3.2.5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对芳香亚砜底物动力学吸附实验第57页
        3.2.6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S)-In-MOF对手性糖类的选择性识别第57页
        3.2.7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对饱和氨基酸手性诱导结晶第57-5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3.3.1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的手性识别和分离研究第58-61页
        3.3.2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对手性糖类的选择性识别第61-65页
        3.3.4 手性金属有机晶态框架材料(R)-In-MOF对饱和氨基酸手性诱导结晶第65-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结果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一: 主要中间体以配体的核磁共振谱图、质谱图第75-82页
附录二:部分框架材料的单晶X-射线解析以及键长键角数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矩五拱折叠网架结构绕流计算技术与风荷载体型系数研究